本文目录一览

1,道德经 详细注释

太长这里发不了,我这里有个链接,我看了很全 http://www.rysg.net/llzs702.html

道德经 详细注释

2,道德经的译文

http://chu.yangtzeu.edu.cn/laozhi/index.html顺便说一下,第6章里面的最后一个字不是勤是勤

道德经的译文

3,求老子道德经注释全本谢谢

书店就有卖的
: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39919076&owner=225030170
http://www.doc88.com/p-849510011194.html
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

求老子道德经注释全本谢谢

4,道德经注释

第七章 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1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 2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3 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道者论道,道论道者,有道,无道。

5,老子的道德经解释

老子(道德经)《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
一本集注的道德经E书。 http://www1.rbook.net/Software/catalog22/1554.html熊春锦先生讲解《道德经》 http://bbs.rbook.net/dispbbs.asp?BoardID=57&ID=24928&replyID=&skin=1黄裳-道德经注释(word版) http://bbs.rbook.net/dispbbs.asp?BoardID=57&ID=25923&replyID=&skin=1

6,道德经老子的各种注解

字数限制:《道德经》全译版~~~高手总结出来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译:“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讨论的,但通过语言这个不精确的工具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姑且命名为“道”,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道”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它是天地开创者;经过命名之后称之为“道”,它指的是管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不带着贪念,能体会到“道”的精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到道与万物的精确关系。两者的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指向同一本体,它们同样令人惊叹,它们都是一个混沌。认识到混沌是客观事实和客观存在,是一切学问的开始深入探讨:这是给“道”命名的过程,也体现出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思维的局限性,非语言思维是很有价值的,笔者发现发展它的秘密在于开发右脑,而中国的教育似乎欠缺了这一点。右脑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脑,例如右脑的非语言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悟“道”和高效记忆等等,右脑发达的人,才容易领悟到“道”的各种存在。一般情况下,女人的右脑都比较发达,我们男士要加把劲才行,当然,男女都需要进步。^_^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可以体现,第一,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以人的能力是几乎不可能认识理解到“道”级别规律的全部内涵的,最多认识到其中一部分和一些接近规律的并且带有局限性的一些理论,由人道出来的“道”不是精确的道,也不是全部的道;第二,人的语言有局限性的,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制造虚伪的工具,比如你现在的心情,你可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吗?不行的,最多找一些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语言,可见偏差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听者对你所采用的语言的理解又未必同你的本意相同,可能别人对你用以表达心情的语言作出同你本意相反的理解,所以,语言虽然有它的作用,但有时其实是垃圾工具,自然地,“道”,是不能用语言这种并不高级的工具精确表现出来的,包括世界存在的任何规律亦然,人类的语言最多帮助交流的时候能够接近事实,而不能精确地表现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语言的价值,老子也没有贬低语言的价值,只是客观说明情况。高手的话,可以神似地用语言表达事物,《易经》、《道德经》这些,就是用语言文字神似地描述道的作品,否则,得道高人老子也不会采用语言的方式给我们这样的经典了

文章TAG:道德  道德经注  注释  道德经  道德经注释  详细注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