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历史时历表是什么

苋菜

中国历史时历表是什么

2,中华万年历查询 今天8点是什么时辰

时辰不分今天或者哪一天,每天都是一样的。23点—1点,子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铁定不变).1—3丑。3—5寅。5—7卯。7—9辰。9—11巳。11—13午。13—15未。15—17申。17—19酉。19—21戌。21—23亥。
1987年清明公历:1978-04-05时间:11:39:19农历:二月(小)廿八星期:星期三干支:戊午年 丙辰月 丁酉日 丙午时

中华万年历查询 今天8点是什么时辰

3,元朝人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很高兴为您解答“郭守敬。”
你好!郭守敬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公元1276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询、郭守敬为副,共同研订。

元朝人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4,时宪历与授时历的区别

我是北方人,但根据历史的角度,我认为是水稻,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北方半坡居民种植粟,公元前四千五百年,河姆渡人种水稻,之后,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直到汉武帝时,开凿了关中水利工程,北方才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但只能在良田才能种植. 补充: 直到三国时期,由于人口的减少,良田突显,魏武帝开始组织屯田,大利种植小麦,小麦的地位凸显,东晋建都建康,经济重心南移,到隋朝时,北方再次成为经济重心,由于农业发展,小麦成为北方主要作物,但宋朝南迁后,使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水稻产量已超过北方. 补充: 从南宋一直到清朝以至于现在,水稻的产量一直高于北方小麦加上其他粮食,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占据南方富饶区,小麦面粉成为主粮.虽然古代中国文明在北方,但小麦种植面低,所以水稻为中国文明作出贡献要高于小麦.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5,谁发明了授时历

郭守敬(1231~1316), 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14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302年。
郭守敬

6,什么是农历古历公历阴历阳历

古历:.泛称古代历法。也指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中国古代历法绝大多数是阴阳合历。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农历(阴历):除公历(阳历)外,我国保留了自夏朝以来一直使用的历法—夏历,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它是以十二个月亮公转周期作为一年,这样一年的时间比一个太阳回归年要少十多天,故又通过置闰的方试使二者保持一致,称之为太阴历(月亮号称太阴)。它还包含着二十四节气等历法知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亦称为农历。我们目前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有24个节期是算农历。像什么三八、五一、六一、国庆、元旦等是算阳历。阴历是60年一个轮回。阳历则是每年365天或366天,1月大(31天)、2月平(28天或29天)、三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月大31天,月小30天,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闰年每4个平年才有一次。扩展资料公历、农历、阴历的关系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历百度百科—阴历百度百科—太阳历
公历、农历、阴历的关系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现在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阳历就是农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这四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农历: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汉族传统历法,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活动,故“文革”时改称农历,沿袭至今实际上农历与阴历是不同的。阴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又有夏历、汉历等名称。农历是中国目前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虽然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并非只按月相周期制定历法的阴历。古历“.指农历。也称夏历、阴历、旧历。公历: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阳历。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这种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阴历: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阳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望采纳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古历:.泛称古代历法。也指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阴历:就是农历、旧历;阴历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阳历:是指公历;简单地说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在网内搜索到。

文章TAG:中国  中国历史  历史  历表  时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