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开心学国学 题目历史上八十二岁金殿对策的人是谁

梁灏 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开心学国学 题目历史上八十二岁金殿对策的人是谁

2,有人知道北宋时期父子双状元的情况吗 有人知道

北宋梁灏八十二始中状元,他的儿子梁固在他中状元的那一天出生,后来也中了状元,辞世时年仅33岁,史称“父子状元”。(注:事实上,梁灏享年42岁。《三字经》所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和《解人颐》中都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此乃讹传。)

有人知道北宋时期父子双状元的情况吗 有人知道

3,古代梁灏的儿子是谁

历史上有传说梁灏82岁中北宋雍熙二年(985)状元,其实是误传,他其实是23岁中状元,梁灏生于963,卒于1004,总共才活了41岁。其子梁固于梁灏中状元之日出生,后也中了状元,因此与父亲称为“父子状元”。《三字经》所述:“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
不是。。劉俊傑的孫子才叫劉梁浩。

古代梁灏的儿子是谁

4,哪朝出了父子状元 叫什么名字

北宋状元梁灏、梁固梁氏父子,声名远播,流传历代。凡是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抚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称赞。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所著文集15卷。灏有三子,固、述、适。  固,状元及第;述,早卒;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梁固,字仲坚,生于985年,幼有大志,尚节操。曾著《汉春秋》,深得其父赏识。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参加勤词学科考试,得中第一名(状元),曾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监丞、著作郎、户部判官、户部勾院等职。受命断狱,判案公正,时称“平审”。天禧建元(1017年)病逝,享年33岁。所著文集10卷。
北宋状元梁灏、梁固父子
北宋状元 梁灏、梁固父子

5,观音灵签 第四七签 吉凶上签 典故梁灏登科 求高人解签 问婚姻是否

宋朝梁灏 八十岁才考到状元,这却是大器晚成的好兆头,说明婚姻还没有到头,还要继续才行。签文是这么个意思,但是实际情况还要你自己定夺。婚姻能否继续要看你们双方的心意屠行,签文也就是求个心理的安慰而已。
既然是上签,婚姻可以继续,还有问题可以再问,
观音签四十七签  锦上添花色愈鲜。运来禄马喜双全。  时人莫恨功名晚。一举登科四海传。  观音签四十七签传统解法  四七签→上签→古人→梁灏登科→亥宫  诗曰  锦上添花色愈鲜。运来禄马喜双全。  时人莫恨功名晚。一举登科四海传。  诗意→此卦锦上添花之象。凡事大吉大利也。  解曰 守旧变新。运至材成。遂平生志。尽皆是命。  运至材成本作护有变新。  家宅→祈保 吉。自身→安。求财→利。交易→阻。婚姻→合。六甲→生男。行人→迟。田蚕→八分。六畜→平。寻人→至。公讼→宜和。移徙→吉。失物→西北。疾病→作福。山坟→利。  故事  梁灏登科  宋朝。书生梁灏字太素。山东人氏。雍熙年间。十八岁考得进士。继续投考未遂。至老年(八十)才一举登科。状元及第。  解读观音签四十七签  观音签四十七签 问前程 问财运 问婚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宗教的、许愿、信念、设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等等,它都只是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而已!所以!任何宗教的、许愿、信念、设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等等,都需要自己坚信它!所谓是“心诚则灵”!一心二用,不能坚持,便不能心想事成,只会半途而废!  此签传统解读为上签,诗意中锦上添花、喜双全之象。真是好事连连啊!其实到第三句的时候,我们就看出端倪了。“时人莫恨功名晚”,好事连连一般来得都比较晚,让时人都感叹自己没有那个耐性了!所谓的功亏一篑,往往在关键时刻却放弃了!此支灵签主要讲的还是坚持!坚信自己的信念,不可半途而废!

6,82岁高中状元骑马游街时出什么上联至今没人对得出下联

要说这个人就是梁灏,因为他高中状元的时候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了,有人问他年龄,但是他不好直接说出年龄,于是他就做了一首对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岁。”这样一来,不仅显示出人家的才华很高,学识渊博,还能很委婉的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以后的人都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对联。因为这个对联无非就是年老对年少,而人家年少中状元的人,哪会有这种闲情雅致来看闲书找到这个例子呢。所以,当时他这种狂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他已经快了,不可能有所高升了,所得到的无非就是给自己的祖籍上添上一笔有人中过状元而已。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屑于对,而吃瓜群众又没有文化,都看不懂上联,怎么可能对的出来。其实,能在梁灏这个年纪还能中状元,只能说他家境不错,还能获得如此清闲,还能来考状元,一般人要是30岁还没有考上就直接放弃了,回家去当私塾老师了。可见梁灏也算是志在状元了。当年,赵匡胤钦点他为状元,他就骑着高头大马游街,人们都想看看状元郎,但是发现是个老头,于是有胆大的人问他多少岁。他就做出了那个对联,意思就是比扶生少八岁,比姜子牙多两岁。当年扶生也是90岁,皇帝让他到长安讲解《尚书》,从此他的名声传遍天下。而姜子牙也是在80岁的时候才出山跟随周文王。也是他跟他们自比,来获得荣誉感。
可能这个人就是梁灏了,82岁高中状元,当时有人问他年龄而不好意思说才出了对联,"白首穷经,少伏青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岁,不是对不出下联是没人想去对下联。
高龄游街骑骏马年轻旅游宝马车
梁灏的“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岁。”且并非无人可答,而是无人想答。
梁灏,因为他高中状元的时候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了,有人问他年龄,但是他不好直接说出年龄,于是他就做了一首对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岁。”这样一来,不仅显示出人家的才华很高,学识渊博,还能很委婉的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以后的人都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对联。因为这个对联无非就是年老对年少,而人家年少中状元的人,哪会有这种闲情雅致来看闲书找到这个例子呢。所以,当时他这种狂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他已经快了,不可能有所高升了,所得到的无非就是给自己的祖籍上添上一笔有人中过状元而已。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屑于对,而吃瓜群众又没有文化,都看不懂上联,怎么可能对的出来。

文章TAG:梁灏  开心  学国学  国学  梁灏  题目历史上八十二岁金殿对策的人是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