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字是落后审美和价值观的体现,已经不符合新时代起名的要求了。(2)肤浅消极:名字肤浅消极,会给人不好的印象。人如其名,别人看见这样的名字会乏味,不能引人注目获得好感。父母给宝宝取名时要避开这样的名字,比如来喜、富贵等。(3)粗俗低级:一个粗俗低级的名字就像是一个干净漂亮的人穿了一件脏衣服。这件脏衣服跟随宝宝一生,多少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古代取名字有什么讲究,姬昌的儿子们取名这么绕口?
要说起名字这事,那我们的老祖宗的讲究可是大了去了,而且古人的名和字其实都是分开的。在古代,一般孩子出生三个月左右,长辈们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个被称作“名”;等到这孩子长大成年之时,就需要在名之外再取一个“字”。在《礼记·士冠礼》这样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意思就是,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则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的称呼,而且再走入社会之后,朋友同事们称呼的是他的字而不是名。
在古代,不仅仅是名和字是分开来取,而且这取名字的讲究也有许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在取名字时的一些讲究,顺便来说说周文王姬昌给儿子们的取名。古人取“名”的讲究要知道,一个人从生到死,其名是要伴随这个人一生的,所以不管是在古人眼里,还是现在人的观念中,取名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而古人取名的讲究要更多一点,在《左传·桓公六年》对这一点有明确的的表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所谓信,指的是要以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为名,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就有这样的意味。所谓义,指的是以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为名。比如孩子出生时正好晚霞映天,则可取名为“红霞”。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为名。如孔子名“丘”,是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他父亲便以此为他取名为“丘”。
所谓假,是可以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之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孔子便给儿子取名“鲤”,这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古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遵循这个原则给孩子取名的。此外,除了这五条该遵循的原则外,古人还提出不能用于取名的六条禁忌,即: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文章TAG:秦姓 祖训 取名 你家 秦姓取名有什么禁忌 你家的祖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