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夏秋冬是怎么来的

春夏秋冬季节更替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其本身也在自转,因而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季节

春夏秋冬是怎么来的

2,用什么来代表春夏秋冬

春代表绿色,万物从生,绿色一片;夏代表红色,炎炎夏日,知了叫个不停;秋代表黄色,万物枯萎,没有生机;冬代表白色,看到雪花飞舞,到处是一片厚厚的雪。
无语,就算是伟大的人也算不出,其它的人都瞎说。代表什么就看你心想的。春指出生期,夏指成长期,秋指中青年人,冬指一个人进入年迈期。一个人的一生能用春、夏、秋、冬来表达,爱情也一样。春指初恋,夏指被婚,秋指开花结果,冬指,共度余生。
桃 莲 菊 梅
风。春日的和风,夏日的熏风。秋日的金风,和冬日的朔风。

用什么来代表春夏秋冬

3,春夏秋冬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伏羲:最早历法,三圆的历法。伏羲:最早历法,根据日中测影,将一太阳年先分成冬至、夏至,再均分其间成为春分、秋分。此时并无以阴历月记日的做法。也无以阳历月记日的做法。所以只能一天一天的步算至四个时点,是一大循环年。是纯阳历。并且,代表四时的颜色也已界定出来:春为青、夏为朱(现为赤)、秋为黄(这和现在的秋为白不同),冬为墨(现为黑)。
春【唐】白居易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夏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宋杨万里《小池》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冬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东晋末期陶渊明:《四时》各一首望满意谢谢

春夏秋冬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4,春夏秋冬是怎样来的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先来看看地球是怎样运转的啦!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这时太阳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当地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而转入冬季;而南半球却正好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而过渡到夏季。不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热,而冬天则要比北半球的冷些。
春夏秋冬的由来 古代,我国开始没有四季,只有春秋。所以用春秋表示年代,如“春秋战国”,“吕氏春秋”等。后来发现两季与半年一样,做计算时间的单位用处不大,需要把两季再分一下,变成四季,每季三个月。这样,季比月大,比半年小,便于记录年时,于是就有了四季。 夏是春季的一半,那么再把“秋”分出来一半叫什么呢?一年四季,秋分出来的这个季节是一年最终的季节,所以取名“终”,后来变音为冬。古代结绳为字,两端打个结表示终了,为“终”字。小篆有两个形体,一个仍旧是绳索的两端连在一起,一个在绳索的下面加了个冰形,“终”季是有冰雪的。“冬”和“终”过去是一个字,后来化为两个字。

5,春夏秋冬是怎么来的

春、夏、秋、冬称为四季。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划分: 一、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三、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月、4月、5月份为春季,6月、7月、8月份为夏季,9月、10月、11月份为秋季,12月、1月、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我市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此分法适用性差。 四、候温法: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即:候平均气温≤10℃ 冬季;10~22℃ 春季;≥22℃ 夏季;22~10℃ 秋季,这种分季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和农业,故运用得较多。 如按上述方法,我市无明显的“冬季”。 四季划分指标: 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 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 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 候平均气温达到10℃,与桃花初开、杨柳抽青的日期大致相符; 候平均气温达到22℃,蝉鸣悦耳,是入夏的标志; 候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作为夏去秋来的日期,是与燕子南归、秋天景象相吻合。 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冬夏各约四个月,春秋各约两个月,四季开始日期各地有差异。
天体的运行、方位的变更、冷热的交替、庄稼的成长、古人的总结,终于有了一年四季的感悟,有了春夏秋冬的概念。
不是睡觉睡出来的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6,地球上春夏秋冬是怎样形成的

春夏秋冬是怎样形成的?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1. 地球上最亮的地区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例如: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斜射的地区较暗,尤其是斜射角越大的地方,光线越弱,例如:南、北极。2. 受到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的影响,地球受阳光直射的区域会不同,温度也随之变化,因而形成四季。3. 阳光直射赤道时,赤道附近最热,离赤道越远的地方,阳光斜射的角度越大,气温越低。此时北半球离赤道有一点距离,是春天??4. 阳光直射赤道后会日渐北移,当6月21、22日时,阳光会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附近最热,北半球受到阳光强烈的照射,是夏天。5. 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后,逐日往南移,又回到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是秋天。6. 阳光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阳光斜射角最大,阳光威力弱,是冬天。7. 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后,日渐北移,又会再直射赤道,如此周而复始,春夏秋冬轮替不断。8. 四季的气温有明显的不同。因阳光直射的关系,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北半球是夏天时,南半球正是冬天;当北半球是冬天时,南半球正是夏天。
地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与地球的每一点的距离和角度都在发 生变化,但是由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在转动时,虽有变化,但这种变化与太阳与地球的距 离相比还是很小的。所以,地球产生季节的原因并不是与于太阳的距离,而是太阳光对地 球表面照射的倾斜程度。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上的每一点与太阳光线的角度随时都 有变化,太阳光直射地球表面时,地面表面温度就高,而其倾斜角度大时,地面表面温度 就低。这同我国冬天白天时间短,夏天白天时间长原理是相同的。正是由于角度的变化, 形成了收到太阳光照射的强度不一样,由于地球自转是周期的,因此,一年四季就有温度 低、温度高的周期季节变化。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寒暑交替,春去秋来?其中的玄机和奥妙,原来尽在于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我们把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北回归线,南纬23度27分的纬圈叫南回归线,意思是太阳的直射到此为界,然后便开始掉头转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极圈、南极圈则会有半年时间照耀着不落的太阳,另外半年陷入漫长的黑夜。由于地球绕日轨道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热,冬天更冷。
春夏秋冬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地球上最亮的地区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例如: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斜射的地区较暗,尤其是斜射角越大的地方,光线越弱,例如:南、北极。受到地球的公转和地轴的倾斜的影响,地球受阳光直射的区域会不同,温度也随之变化,因而形成四季。

7,春夏秋冬的由来3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古代,我国开始没有四季,只有春秋。所以用春秋表示年代,如“春秋战国”,“吕氏春秋”等。后来发现两季与半年一样,做计算时间的单位用处不大,需要把两季再分一下,变成四季,每季三个月。这样,季比月大,比半年小,便于记录年时,于是就有了四季。夏是春季的一半,那么再把“秋”分出来一半叫什么呢?一年四季,秋分出来的这个季节是一年最终的季节,所以取名“终”,后来变音为冬。古代结绳为字,两端打个结表示终了,为“终”字。小篆有两个形体,一个仍旧是绳索的两端连在一起,一个在绳索的下面加了个冰形,“终”季是有冰雪的。“冬”和“终”过去是一个字,后来化为两个字。
大地女神狄蜜特的女儿春神波瑟芬有一天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上,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玩著。忽然她看到了一种奇妙的水仙花,这是一种艳紫和银色的花朵,远比她所见过的任何鲜花漂亮(注:这种水仙花其实是宙斯特意创造来帮助弟弟黑帝斯的)。她偷偷走近,想伸手去摘,可是她还没摸到花儿,地底突然裂开一个深洞,从底下跳出一个人来,那人坐在一部由两匹黑马牵引的黄金战车里。他就是冥王黑帝斯。他抓住波瑟芬的手腕,强拉她坐在身边,然后就硬带著哭哭啼啼的她下了地府。她的母亲狄蜜特找不到爱女,哭得死去活来。她的耳朵尽管好像时时刻刻听到女儿的哭声,可是总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她像发了疯似的,到处去寻找可爱的波瑟芬。那年是全人类最悲惨难熬的一年。地面长不出东西,种子不发芽,人类眼看就要饿死了。最后宙斯只好出面调停。他先后派了很多神去劝她息怒,可惜谁的话她都不听。在没见到女儿之前,她决不让大地结出果实。宙斯知道他弟弟必须让步,於是他派遣荷米斯到阴间,要冥王交出波瑟芬。黑帝斯不得已,只好交出波瑟芬。她临行前,他交给她一小颗石榴子,要她吃下去。知道能回人间的波瑟芬十分高兴,哪里想的到一但吃了地府里的东西,就非得再回来不可。她吃了石榴子之后,就高兴的离开了,回到母亲身边。本来到处是一片枯黄的世界,现在又可以看到青枝绿叶了,这个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不过波瑟芬因为在地府里吃下了那颗石榴子,所以,在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地府里度过。当她在地府里的时候,人间就是冬天,地上的草木都会枯萎。当她从地府回来的时候,春天就开始,地上的万物都欣欣向荣,富有生气。就因为这样,这世界上,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地理问题

文章TAG:春夏秋冬是什么来的春夏  春夏秋冬  夏秋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