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梦梦见泡普洱茶好不好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雅俗共赏。从居家必备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商家在茶座谈生意,朋友们在茶室叙旧,直至文人雅士以茶为媒介,谈诗论画。

茶叶

茶叶种类非常多,不外乎两大类:绿茶与发酵茶。

绿茶有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等等。以茶树的嫩芽为原料,并且采摘时节越早,质量越好,所以有“雨前茶”、“明前茶”等说法。茶树嫩芽采摘下来,迅速杀青,炒制,推向市场,喝绿茶讲究一个“当年新茶”。绿茶的保质期在一年左右,超过一年半,一般就不再饮用了。

发酵茶是茶叶制作工艺的一种,它是指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

发酵茶有铁观音、祁门红茶、黑茶类的普洱茶等等,发酵茶陈化质量会更好一些,一般保质期在10年一一20年。

茶具

沏茶的茶具,以陶制品、瓷制品、玻璃制品三种为最优。江西宜兴出产的紫砂壶为极品。

沏茶用水以泉水最好,无污染的江水、河水、井水次之,自来水最差。

宋代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也是一位熟谙茶道的高手。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人们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联、趣闻轶事。

《次韵黄夷仲茶磨》

北宋·苏轼

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

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

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

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

予家江陵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西江月 茶词

[宋] 苏轼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除了茶诗、茶词外,历史上还流传几则苏东坡地许多茶事典故,传为美谈。

典故一:据说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东坡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捎信给东坡,要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东坡因贪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遂取下峡的水交差,却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典故二:

东坡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东坡对烹茶用具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典故三:

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为苏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僮仆就无法偷懒了。

典故四:

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当时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笑着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苏东坡想了想,从容回答说:"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司马光问得妙,苏东坡答得巧,众皆称善。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