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了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迎喜神,是中国旧时过年时祈求吉祥的一种风俗,也叫迎喜节。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年初的时候能够有幸遇到喜神并得到喜神的照应,那么就可得以在一年内保持平安顺遂,福禄富足。”也有些地区迎喜神日期定在大年初二,或者初三、初四,具体年初几迎喜神,以各地习俗为准,但有一点是基本类似的,那就是时间大都是在初五之前。
你当地有什么特色的春节习俗?
我们生活在桂北地区。桂北一带的汉族人民过年,主要有以下一些习俗。一是祭灶。时间是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杀鸡鸭、宰猪羊,准备好瓜子、花生、糖果等祭品,由男户主主持祭灶仪式,女同志一般不参与祭祀。需要注意的是,祭品中一定要有糖,我们这里一般是黄糖。据说灶王吃了糖,嘴巴甜甜的才能上天讲好话。体现了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
二是打扫卫生。过了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夜,我们这里习惯上就已进入过年的日程安排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过年了。因此,民间俗语云,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理事。意思是即使是长工,也该放假回去准备过年了。三是贴春联。此习俗与全国各地一样,在除夕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祈福的习俗。四是除夕吃团圆饭。吃团圆饭要注意三点。
首先是吃前要祭祀天地、祖先,没有祭祀前,不能吃饭。其次是菜品中要有丸子和鱼,丸子代表团团圆圆,鱼代表年年有余。最后是不要把饭菜吃完,要留点饭菜到第二天初一吃,寓意年年有余。五是守岁。所谓守岁,就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火塘迎接新年的到来。火塘的火要烧的很旺,一般要烧大柴,寓意家庭兴旺。最重要的是,火不能熄。
因此,睡前一定要把火种用灰埋好来,以便第二天早上火塘里还有火种,寓意代代相传。六是出行。所谓出行,就是新年第一天早上要早点起床,洗漱完毕后,穿戴整齐地在家门口放一挂鞭炮,面向四方鞠躬拜谢,祈求新年万事安康。七是相互走访拜年。此习俗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此不再赘述。八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桂北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彩调、舞龙舞狮、踩高跷、扎花船等。
农村过年“迎喜神”活动是怎么回事?真的有喜神的存在吗?
迎喜神,是中国旧时过年时祈求吉祥的一种风俗,也叫迎喜节。喜神,相传是古代专司喜庆之神。在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意思就是说,如果在年初的时候能够有幸遇到喜神并得到喜神的照应,那么就可得以在一年内保持平安顺遂,福禄富足。 于是,在很多地区都盛行过年期间迎喜神的习俗,希望喜神能为大家带来喜气,以求在新的一年能够趋吉避凶、好运常随,吉祥如意!而且对喜神的敬奉,不仅出现在新年期间,在其它的一些习俗活动中也经常能见到,比如在传统的婚礼中。
至于过年期间迎喜神的具体时间,各地也会稍有区别,有些地区习惯在正月初一黎明前拜神敬祖后迎喜神,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迎喜神》中就有如下记载:“除夕接神以后,即为新年。於初次出房时,必迎喜神而拜之。”也有些地区迎喜神日期定在大年初二,或者初三、初四,具体年初几迎喜神,以各地习俗为准,但有一点是基本类似的,那就是时间大都是在初五之前。
而且迎喜神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那就是迎喜神,都是为了身上能沾沾喜神的喜气,给自己好运,能够全年万事如意,喜事频来!另外,关于迎喜神的仪式,这在以往是非常热闹的,在民间,迎喜神当日,全村人都翘首以盼,举行仪式时,先是披红挂彩的牛走在前,然后是村人抬着喜神的塑像,再是彩旗、锣鼓,最后全村老少围观相随,一起去到当日喜神所在方位,由村中长者主持上香、放鞭炮,上贡品,祭拜等仪式,请喜神保佑全村老少无灾无难,平安喜乐!时至今日,村中的这种传统的、大型的祭祀活动已越来越少,但很多村落的村民依然保留了这一习俗,他们会在当地的迎喜神之日,在自己家门前,或前往路口摆上香案、供品,在迎喜神的时刻,朝着喜神的方向,上香、祭拜,祈求喜神在新的一年保佑家宅平安,家人安康!很明显,是否有喜神的存在,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举办这一仪式,无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文章TAG:迎喜神 冬月 初六 2018 年什么时候迎喜神 今天是2018年冬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