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贴春联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贴春联。贴春联和门神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把门神当成守护神,把春联当成辞旧迎新,希望能够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预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贴春联时,根据春联大小,在准备贴春联的地方四个角和中间,刷上浆糊,然后,再把春联贴在上面上,用干净刷子或笤帚、扫帚在春联上多刷扫几遍,再用干抹布在春联上摁几下,摁结实,最后再检查一遍,看看贴的结实不结实。

1、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门神之类的?

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门神之类的

谢谢邀请。以上两位已经基本讲到位了,我从另一角度来谈一下春节贴春联和门神的作用,贴春联和门神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把门神当成守护神,把春联当成辞旧迎新,希望能够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预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习俗一直留传下来,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以阴山周边的蒙古族为例,

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为新年。也有一些草地上称作“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他们在春节的除夕之夜,通常要点燃篝火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现在,传统的祭火仪式已很少举行,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

可以说,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唯一不同的是春联是蒙古文字表达,年初一的走访拜年,进门以饮酒形式开始,好客的蒙古人在自己家中摆上奶食品和酒水,以答谢来访拜年者,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很多地方并非家家春节一定要贴春联,一些家中老人病故或仙逝的家庭,则选择不贴春联或白色春联,用以寄托哀思。

2、春联和门神一样吗?

春联和门神一样吗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家家户户过春节的一种传统性的重要标志,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古称“桃符”。桃符~长方形的桃木板,用两块在上面写上对仗工整的吉祥语,挂在大门的两旁,挂桃符的历史比较早,大约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这个习俗。自从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后,人们就逐渐地采用染红的纸张来书写,贴在大门两旁,这就是春联。

过年,在自家大门上贴门神,也有数千年历史了,所谓的“门神”,就是将司门守卫之神的画像贴在大门上,左右各贴一张。古代传说中的门神要数神荼与郁垒最厉害,这对兄弟是中国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驱邪挡灾的大神。一般老百姓的大门上都贴这二位,但也有贴唐朝的两员猛将~尉迟恭和秦叔宝的,现在农户家一般仍有两扇大门,可以左右贴。

3、为什么要年三十那天才可以贴对联和门神,有过年第一餐要吃斋饭这样的习俗吗?

为什么要年三十那天才可以贴对联和门神,有过年第一餐要吃斋饭这样的习俗吗

贴春联为什么一定要在三十,确切地说一定要在除夕,因为有此年是沒有三十的,即当腊月小的时侯,只有二十九天,那么二十九就视作三十了,除夕贴春联,这要从春联的起源开始说。大家知道,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需了解更多的朋友,可搜春联由来参阅),古时人们在门和窗上放些桃树条(有的地方农村偏远的地方仍在延续)或桃树板,有的在板上画此符号,目的是驱邪避鬼。

相传,过年除夕夜是阎玉拿魂的其中一次(还一次是七月十五),当然,这是迷信,所以人们为了自保,就门上挂挑符,后来又沿生到在桃板上写字,再后有了纸,色,人们就用红色的纸(相传红色也是避邪的)作底,写:太公在此,等。这就是春联的来源,那么为什么一定在除夕贴,仍延续了避邪祈歪的习俗,所以,除特殊(亡人家庭二十六吃年饭贴春联)外,其余均在除夕贴。

4、春节贴春联,先从横批开始,还是对联或门神?

春节即将来到,贴春联的事自然摆在了家家户户面前,怎么贴春联?先从横批开始,还是对联或门神?贴春联怎么贴?说起来很简单,把春联用浆糊或透明胶带等粘贴在门框顶端和门上就行了。真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那么,应该怎么贴呢?首先,要明确贴春联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贴春联,例如大门和屋门等地方,根据地方确定春联数量,需要几幅横竖春联?其次,要分清春联的横联和竖联。


文章TAG:春联  门神  过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和门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