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禁忌,比如摆放筷子的时候,就不能把筷子放得长短不齐。在秦朝之前,筷子被叫做“梜”,汉代的时候,则被称为“箸”,直到明代,筷子才开始被叫做“筷子”,除此之外,使用筷子就餐时,还需要注意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把筷子含在嘴里吮吸并发出明显的声音,这些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1、古人为什么规定16两为1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人合一,看天能见生死,处世能见阴阳,人世间的阴阳平衡又主生死,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也就是人类的生死法则。(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首先来说前半句“老祖宗定16两为一斤”,就和掌管生死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人的福禄寿有关,其实更确切一点说这里的“老祖宗”指的就是“商圣”陶朱公范蠡,
这便携的杆秤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因此不管是北斗七星还是南斗六星以及代表着人的福禄寿,其实都是陶朱公自己定义的,后人也多以他的说法为准,对“十六两为一斤”作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解释。陶朱公是做买卖的祖师爷,说白了,人家做的早还比较成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范蠡作为古今经商第一人,是没有人给他栽树供他乘凉的,只有他给后人栽树的份,
范蠡在经商的实际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管是稻、黍、稷还是麦、豆,这重量都是靠估算,因此上下浮动和每次的出入都很大,范蠡经过苦心发明创造,用一根白木,在上面刻上黑色星星状标识,就是我们上面所讲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欺瞒少秤的现象发生,于是范蠡别出心裁的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把把白木黑星替换为红木金星,同时添加福、禄、寿三星,作为额外的三两,每少一两,从福算起――少福、缺禄、短寿,
再往下少,则到了掌握生死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那就是要钱不要命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在商界立住脚的,商业寿命不会长远。再说这“筷子长7寸6分”,其实就是代表的人们的七情六欲,所谓喜、怒、哀、惧、爱、恶、欲,所谓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出类拔萃欲,但这只是表象,根本在于天地万物以及人世间的阴阳平衡,人食而用箸(筷子),一动一静方能食,也就是说人们吃饭用筷子,永远都是一个动一个静止,象征着阴阳平衡!阴阳不平衡的表现则是人在七情六欲方面的反映。
2、为什么筷子会有标准长度?现在我们还讲究这些吗?
俗话有言,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吃”的研究可谓从未停歇,作为中国人吃饭的头号工具,小小的筷子出没在朝夕三餐之间,成为了中国人用餐时最忠实的伙伴。虽说现在的筷子种类繁多、长短不一,实际上,筷子的长度其实是有标准的——七寸六分(大约是现在的25厘米),为什么是七寸六分呢?这七寸六分,代表的,其实是人的七情六欲,即将人与普通的动物区分开的一种基本属性。
七情,分别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礼记·礼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认为,饮食温饱是人类本质的欲望,是人的“大欲”,而古人用长“七寸六分”的筷子吃饭,就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知道节制欲望,筷子一头方、一头圆,则暗藏着中国古人对宇宙朴素认知“天圆地方”,而筷头为圆、筷尾为方,我们用筷头夹起饭食往嘴里送,所以说“民以食为天”。
此外,筷子还与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学说有关,筷子由两支竖棍组成,但我们往往称呼它为“一双筷子”,这是因为“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两根筷子分别代表着阴和阳,合二为一,象征的是一个圆满的结果。在不同时代,筷子有着不同的名字,在秦朝之前,筷子被叫做“梜”,汉代的时候,则被称为“箸”,直到明代,筷子才开始被叫做“筷子”。
不过,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禁忌,比如摆放筷子的时候,就不能把筷子放得长短不齐,为什么呢?这个禁忌的来源,还得从我国的一个成语“三长两短”说起。相传,这个成语的来历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有关,欧冶子铸了五把冠绝于世的名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其中胜邪和鱼肠是短剑,其余三把则是长剑。
文章TAG:筷子 多长 标准 筷子多长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