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的是也有一位历史人物使清明节被赋予了人文底蕴——这个人名叫介子推。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习俗几乎都与祭祖有关,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清明节的风俗有哪些?
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习俗几乎都与祭祖有关:一、家祭:清明节当日清晨早餐前,家家户户先摆好三牲祭品,然后恭请祖先香炉牌位,再焚香、三跪九叩、烧纸钱,此谓潮人“家祭”。二、清明粿:“清明粿”是清明节主要祭品之一,也是潮汕著名美食,主要由糯米、艾草或鼠曲草以及红豆馅制作而成,由于清明粿在祭祖前已蒸熟,所以可冷食,也可长时间存放,
三、扫墓:除了相冲年、带孝等犯忌的人外,潮人全家老少在家祭之后都会一起上山扫墓,扫墓主要环节包括除草、清扫、挂纸、墓碑描色和三跪九叩,由于地方政府三令五申禁火,所以很多人家今年省去了烧香和烧纸钱环节。四、踏青:近些年无新坟的人家,在上山扫墓时心情并不会太沉重,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上山就是一次放开身心的远足郊游,大家也可趁机接触很多平时不了解的植物和野果,
2、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于上古时代的祖先崇拜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本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汨罗江自尽,因此端午节被视为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也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说法,也有的观点认为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民族也有以农历五月初五作为节日的,因此也许早在屈原之前人们就已根据自然节气的变化而将农历五月初五作为节日,而屈原在这天投江自尽就给这个节日赋予了一种新的人文底蕴。
无独有偶的是也有一位历史人物使清明节被赋予了人文底蕴——这个人名叫介子推,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在讨伐骊戎部落时得到了了一个被称为骊姬的美女。晋献公很是宠幸骊姬,公元前665年(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晋献公因此有意废掉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齐为太子,于是就说:“曲沃是我先祖宗庙所在的地方,而蒲邑靠近秦国,屈邑靠近翟国,如果不派儿子们镇守那里,我放心不下,
”于是派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邑,公子夷吾住在屈邑。晋献公与骊姬的儿子奚齐住在绛都,晋国人据此推知太子申生将不会继位。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之女,名叫齐姜,很早就去世了,申生的同母妹妹是秦穆公的夫人。重耳的母亲是翟国狐氏的女儿,夷吾的母亲是重耳母亲的妹妹。晋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很贤德,
当晋献公得到骊姬之后,晋献公就疏远了这三个儿子。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扩充军队为二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赵夙驾御兵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灭了霍国、魏国和耿国,凯旋后,给太子申生在曲沃筑城,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并封他们为大夫。士蔿说:“太子您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您先君的都城,封给您卿的爵位,预先把您推到人臣的最高地位,又怎能继位!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
效仿吴太伯的作法,不是很好吗?这样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太子申生没有听从。他哪里知道自己这一选择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也会给晋国带来一场内乱,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十七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向晋献公进谏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祭品、早晚问候服侍君王饮食的人,所以叫冢子,国君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就应随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制。
文章TAG:清明节 伟人 风俗 清明节有哪些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