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DSM-5也对变态的进行了重新定义。意思是与传统的心理学把“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作了泾渭分明的划分(如许又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也有可能互相转化。这是有了这样的一些更新的观念,在心理咨询的临床范畴中,心理咨询师这一群体有了更多可以工作的空间,比如之前心理咨询界认为一旦是得了抑郁症就一定不能做心理咨询,事实上,在抑郁初期或者康复期,对抑郁症患者除了精神类药物治疗之外辅以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患者更快速的康复,同时不容易复发,(当然在这里CBT君不是鼓吹心理咨询能治愈一切心理疾病,事实上心理咨询师能做的真的非常有限,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心理咨询师不能诊断不能开药也不能做治疗,来访者情况一旦超过心理健康范畴的大多数咨询师就不会接了,在这里为自己及同行掬一把辛酸泪,哈哈)。
当然,CBT君也认为,在讨论“变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里有几个例子“一个男人用钉子刺穿自己的手掌,一个女人绝食数日,一个男人学狗叫并在地上爬行,一个生病的女人说自己听到了上帝和她讲话并治愈了她的疾病她就真的痊愈了......”大家觉得这是正常还是变态呢?从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和文化背景来看,这些表现行为绝对是“有病”的,变态的。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关于非洲有个非常有名的摩尔西(Mursi)族,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这里的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了大盘子嘴的奇景(胆小者慎搜),因此她们又被称之为唇盘族。在我们外界人看来这样的行为绝对属于变态,那又回想一下咱们清朝的老祖宗些,女人为了好看嫁个好人家,从小把自己的脚趾掰断裹起来,形成了三寸金莲、银莲、铁莲。
如果这些行为放到我们现在这个新时代,有人还这样做是不是完全就是变态了。所以说,在我们了解了变态的客观量化标准之后,我们也不能直接就以这个标准去条条框框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还需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才不会出现误判。最后呢,CBT君想就大众口中的“变态”来谈谈,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天才、神童、超人”,大家常规的思维里对于这类人是充满了崇拜和羡慕的(CBT君还有嫉妒和恨,哈哈哈),毕竟1000个人里能出一个就不错了,但是很不幸的告诉大家,这类人在心理学界也被划到了变态的范畴,因为他们是属于±三个标准差之外的(估计有些人都不想成为这类人了吧)。
人们常说的变态其实都是带有贬义的,就像是挤个地铁遇到咸猪手,上个幼儿园遇到色狼老师,大街上遇到裸奔等,大家看到了就会狠狠骂一句变态,如果遇到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很多人其实不会直接骂其变态的,这就是人们日常观念和专业定义的差别,事实上这里说的天才超人、神经症患者或者精神病患者等都是属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文章TAG:变太 太晚 明白 变太什么意思是什么 多少人明白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