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什么是切笔,切笔最典型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书法字体,当代欧体代表田英章先生说到起笔切笔方法是“露锋入笔,但笔锋不可太锐,然后向右行笔。整个过程是在瞬间完成。一般的小楷作品,也是多用一分笔。比如"泉"的起笔一撇,"日"部件的起笔一竖都是露锋切笔。
什么是三分笔呢?
三分笔是讲毛笔的笔毫部分三等分而言的一个概念。具体上,一般可以理解为笔毫三等分中最上面、靠近笔杆的三分之一。三分笔,其实有两种解释除了开头我说的有关“三分笔”的说法,还有一种解释。即,二、指把笔管从腰(笔管的二分之一处)到端(笔根处)分成三等分,靠近腰的部分为第三分,跌宕飞动的草书,宜执三分笔处。这是关于执笔层面的问题,在这里不多论述。
我们所谓的三分笔还是指笔毫,即: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分成三等分,靠近腰的部分为“三分笔”。三分笔写出的笔画浑厚,一般书法用不到这个笔位。唐书法家颜真卿善用三分笔,以深厚雄健、气势磅傅的书体特点名重后世。一分笔和二分笔既然说到了三分笔,就不得不提及一分笔和二分笔。一分笔:还是刚才的分段法,靠近笔端的部分,称为“一分笔”。
一分笔触纸较浅,写出的笔画纤劲。宋徽宗赵佶善用一分笔,所书瘦劲多姿的“瘦金书”自成一体,流传千载。一般的小楷作品,也是多用一分笔。二分笔:笔毫中间的三分之一为“二分笔”。二分笔写出的笔画丰脾。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多用二分笔,以圆润而峭劲的书体风格流传后世。初字书者或书写行书字体宜执二分处。顺便说一下,现代流行书风下,很多书家喜欢用小笔写大字,不仅是用三分笔的问题,他们的用笔其实应该成为“全毫笔”,就是将笔完全按到底,用根部摩擦着写字,看着都心疼。
切笔是什么意思?
切笔其实就是起笔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说每一点画的接触入纸的状态,总体来说,起笔有两个笔法,一是露锋起笔,一是藏锋也就是逆锋起笔。在颜体字出现之前,除部分汉隶和篆书,大部分字体都是以切笔入锋的,比如魏碑《李壁》《元倪墓志》,到了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的字达到了切笔入锋的巅峰。比如下图《李壁墓志》只是后来毛笔的制作材料,还有逐步向斗大的字体发展,特别是出现了羊毫等毛笔,羊毫洇墨吸墨性强,但弹性较弱,才使得起笔藏锋成为笔法的主流,因为羊毫软笔少弹性,易倒锋。
颜楷大字时,每一次运笔都有一次逆锋动作使既倒之锋不断被扶直。再说什么是切笔,切笔最典型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书法字体,当代欧体代表田英章先生说到起笔切笔方法是“露锋入笔,但笔锋不可太锐,然后向右行笔。“欧字起笔时要有切割之势”,这个“切”字,就是用笔的关键。就是说,写欧字的笔,毛笔弹性要好,最好用狼毫,持笔如刀,起笔时干净利落。
斩钉截铁之势,就像刀一样果断切入,然后移笔向右,转入中锋运笔,这里需要注意不要犹豫拖沓,万不可拖泥带水。整个过程是在瞬间完成。所以古代大书法家写字有“入木三分",就是最形象的比喻。我们仔细地看一下欧阳询的《九成宫》碑,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起笔是露锋的。所以,切入法起笔,露锋的为多。比如"泉"的起笔一撇,"日"部件的起笔一竖都是露锋切笔。
文章TAG:熙笔 水墨画 笔墨 熙笔是什么意思 笔墨与中国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