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物的发展不符合自然规律时,如果不施加合理的人为干预,结果当然不能够达到计划效果、预期效果,只会越来越糟;相反,如果及时施加合理的人为干预,就能够把事物的发展从不合理的、错误的方向,调整到合理的、正确的方向上来,达成预期的效果。无为而治的思想,实际上在当今的国家、企事业组织、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今世界最盛行的管理模式——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个模式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这是所有个人和组织都盼望达到的,国家也不例外。在制定计划前,要做出充分的调研,以便对内外形势有个正确合理的认知判断,制定的计划才能够符合个人组织内外的形势,这就叫顺势而为,它的思路就是顺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项目启投入执行以后,人们要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项目在大多时候都处在“顺势”状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无为”,去除不必要的干预。但是由于项目的内外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就需要进行及时地检查跟踪,掌握中间结果和过程数据,如果偏离了正确合理的发展形势,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的“有为”,及时地去调整,去除不正确、不合理的干扰因素,使项目重新行驶在正确合理的方向上。

同事在我办公桌上放个香蕉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瞬间就跳出“相交”二字。然后浏览了几个网友的回答,果不然也有二三个和我“英雄所见略同”。为什么我这么啰嗦几句?一是挺赞赏题主的那个女同事有创意,得体,优雅,又暗示,其实是对他示好,主动追求,此乃女人大胆主动追求异性的最佳方式之一,因女人含蓄,害羞,不好意思直接表白。二是遇到如此的巧妙含蓄有创意的追求爱的方式,是考验被追求者的智商,情商。

“弱水”到底是什么意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什么深意?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只对一人倾心。弱水之说自古有之,但你知道“只取一瓢”的说法最初是从何而来吗?最初的故事其实和爱情无关,乃是佛陀为了开悟世人而讲述的一个故事。它形容的是大千世界的美好事物有太多太多,而人不应该贪心,也不应该因为不能全部得到而放弃追求。“弱水”是什么《山海经》说:“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

”这大概是对于“弱水”来说最早的文字。昆仑北面的弱水连芥草都浮不起来,可见它的险恶。“弱水”在这里的定义,指的正是遥远凶险,浩瀚汪洋的江河湖海。《西游记》里,唐僧带着两个徒弟路过流沙河,而这流沙河也是十分险峻。文中这样描写:“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从这两部著作中足以见得,所谓“弱水”,最早是用来形容险峻的河流,和深情以及倾心毫无关系。

这种“只取一瓢”的说法,文字记载见《红楼梦》。但说红楼梦中的故事之前,还是来说说一则佛教故事。为何要这样说?看完你就懂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由来和深意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面带苦楚的人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释。佛陀问他有何烦恼,他说自己的父亲十分不赞成自己信佛,觉得佛门戒律太过麻烦,而且要学的东西繁多,不可能全部学会,不如不学好了。

他费劲唇舌也不能说服自己的父亲,又怕自己的父亲累劫轮转生死,堕入恶道受苦,于是就求佛陀开释。佛陀听后,对那人说:“你的父亲是有慧根之人,我告诉你个故事,你回去说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佛祖讲的这个故事,乃是一个旅人在旷野走了需求,口渴难忍几乎欲死。他看到远处有一处湖水,清澈明净,急忙走近。只是他走近后却突然不动了。

同行的人问他:“你不是口渴了吗,怎么突然不喝了?”那人用嘶哑的喉咙回答:“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不完,所以干脆不喝算了。”行人不禁叹息:“唉,可怜无知的人啊。”佛祖的故事讲完,那求开释的人便离开了。他回家将故事讲给父亲听,父亲听后竟然真的大彻大悟,和他一起礼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可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佛教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也是讲一年之中具足三千诸法。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真正出处应该是佛教。它表示的是,虽然世间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但能把握中其中一二已经是足够了。而成为万紫千红中只对一人倾心的说法,来自于《红楼梦》。《红楼梦》中第九十一回中,老太太到王夫人等长辈,已经对宝玉的结婚对象有了统一认识,一致认为是薛宝钗。

而这一天宝玉和黛玉打坐盘腿,彼此试探心意,却又不明说,好像是打禅机一般。黛玉问宝玉,宝钗和他好怎样,不和他好又怎样?云云。宝玉思索了一会儿,突然大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摆明了大观园莺莺燕燕那么多,而我心里只有你黛玉一人。宝姐姐也好,贝妹妹也罢,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从这句可以看出,作为《红楼梦》的主角宝玉也是知道佛陀开示世人的这则故事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应节  稞引  深意  寓意  养生  稞引深意是什么  吃这8种应节水果寓意好又养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