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五虫中的“蠃(luǒ)虫”则是指不长羽毛和鳞片的动物。因此,“蠃(luǒ)虫”一词,在《西游记》里面是有如来佛祖在当众说法的时候正式提出来的。第3回的生死薄里虽然有记载,但并没有哪位权威大咖正式提出,所以生死薄上的“蠃(luǒ)虫”,姑且可以看作是收录在地府司房中的参考资料。

西游记里的“赢虫”是谁提出来的,是指啥?

西游记里的“赢虫”是谁提出来的,是指啥

“蠃(luǒ)虫”这个词,在《西游记》里面总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3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里,孙悟空学成归来,先剿了混世魔王给小猴子们报仇,又去东海龙宫打劫了四海龙王一套装备,接着和以牛魔王为首的另六个妖王结拜,终日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可惜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酩酊大醉的孙悟空在睡梦中被两个鬼使带走,不容分说就将其锁到了“幽冥界”。

孙悟空酒醒一看,不对啊,我怎么来地狱了?不行,我得弄个明白。于是拿出金箍棒来噼里啪啦打了一通,逼着地府的十殿阎罗找出生死薄,将自己和家里的小猴子们还有和他走得近的酒肉朋友们的名字一并勾除。此时,“蠃(luǒ)虫”就出现在地府的生死薄中——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臝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

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臝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蠃(luǒ)虫”的第二次出场,是在第58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孙悟空保着唐僧取经,走到半路上师徒俩闹矛盾,唐僧撵走了孙悟空,却被六耳猕猴钻了空子,假扮成孙悟空的样子招摇撞骗。真悟空哪儿受得了这个,于是俩猴精一相遇,开打。

他俩从南海撕到天庭,又从天庭打到地府,还从地府闹到灵山,正逢如来当众说法。于是这俩猴精就当众找如来讨个说法。当时如来是这么说的——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因此,“蠃(luǒ)虫”一词,在《西游记》里面是有如来佛祖在当众说法的时候正式提出来的。

第3回的生死薄里虽然有记载,但并没有哪位权威大咖正式提出,所以生死薄上的“蠃(luǒ)虫”,姑且可以看作是收录在地府司房中的参考资料。那么,这个“蠃(luǒ)虫”到底是啥意思呢?《说文》有云:蠃(luǒ),蜾蠃也。本意是指软体动物,比如螺、蚌。而五虫中的“蠃(luǒ)虫”则是指不长羽毛和鳞片的动物。也经常会被用来指代人类。

现在,咱们再来看一下第3回解释生死薄的那句话——“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臝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翻译过来就是:这猴子和人长得差不多,生活习惯像人却不会和人一样有国界之分……而如来佛祖所说的“蠃、鳞、毛、羽、昆”也可以理解为:(没毛没鳞的)人、有鳞片的、长毛的、生羽的、(有甲壳的)昆虫五大类。


文章TAG:八万四千  找虫  啥意思  找虫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八万四千虫是啥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