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秋以后,农村哪些东西不能种了。如果在立秋前20天左右,有在苗床育苗的秧苗还会有收成,今年立秋为什么是在农历七月,这完全是因为历法的原因造成的,在立秋后,农村有哪些东西就不能种了,在我地种花生一季一般需要百十到百二天,春分种,大暑时就可收了,晚季又争取在立秋前种下。
1、古代死刑犯为什么在立秋执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古人是很讲究传统的,也很迷信,古代执行死刑,基本都在秋后。为啥?古人认为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须符合天意,先秦时期,古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占卜,符合神的旨意再做。随后秦汉以后这类事情少了,但仍然保留了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人认为,杀人是非常重大的事,也必须考虑天意。如果违背天意,神明一定会降下惩罚,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暴雨之内,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就是说,行刑必须在秋冬季,也就是秋季霜降后到冬至前,为什么会这样?古人认为秋冬季是肃杀的季节,草木不再生长,甚至枯死,万物都会开始蛰伏。此时杀人不违背天意!从汉代开始,秋后问斩制度化,杀人只能在秋冬,立春以后不得杀人,
到了唐宋,规定的就更具体:从立春到秋分,除谋反和奴仆杀主人以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这个惯例一直保持到清代,再多说一点,行刑除了必须在秋后外,还要在午时三刻。这又是为啥?所谓午时三刻,就是中午的十一点到下午的一点,古人认为,犯人被杀以后,因是横死,会出现所谓的怨灵。如果是傍晚阳气弱的时候杀人,怨灵可能会借此作怪,威胁到在场的刽子手、监斩官等人的安危,
所以,处决犯人一定要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大太阳下。此时阳气最重,怨灵不能作祟,其实,即便如此,处决犯人时还有很多讲究。比如杀人地点,多选择在菜市口,也就是菜场这种地方,为啥?因为人来往人,人流量极大,阳气重,不怕怨灵盘踞作怪。同时,刽子手无论斩杀还是绞死犯人后,绝对不能看断气时犯人的眼睛,不然迷信说法是怨灵会缠着你一生一世,
另外,杀人以后犯人,必须立即回家,一路上不能随便回头。同时,到家门后,不能直接进家门,必须用树叶扫神,清除晦气,然后跨火盆,摆脱怨灵,这才能进家门,另外,刽子手无论收入再好,本领再高,处决犯人不能过百,最多到99个就得收山。因为迷信传说,杀人过百的刽子手不会被阎王爷原谅,必然会下地狱,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禁忌还有人愿意当刽子手呢?收入高啊!大家也许不知道,一般刽子手都会得到大量的行贿,都来自死刑犯家属。
因为行刑的窍门很多,只要刽子手新不善,可以让你慢慢死,受尽痛苦,以凌迟为例,如果你巨额行贿,刽子手割几刀就暗中刺你心脏,让你直接死掉。然后再割肉,等于割一具尸体,相反,如果你不给钱,就一刀刀慢慢割你。比如洪秀全儿子洪天贵福被凌迟时,没人给钱,刽子手也不敢徇私,于是,16岁洪天贵福被一刀刀割死。历史记载,这个少年嚎哭尖叫了几个小时,最后已经不成人声,
2、农村老人常说,立秋之后就不能游泳了,这是为什么?
秋天是由暑到寒的过度季节,一般到了立秋过后,天气会逐渐由热转凉,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早晚天气凉爽宜人,适宜外出下地干活,而中午前后仍是高温炎热、太阳暴晒,往往与三伏天的气温不相上下!所以说,这句话应该是不建议立秋后在中午前后的其他时间再下河游泳或洗凉水澡了!之所以这么说,应该与过去农户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有关,要知道,以前农户主要以白天下地干活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而夏秋季节又面临两大农忙季节,往往这时会有繁重的农活要做,例如以前采桑叶、摘棉花、锄草、人工捉虫等农活,使得农户只有到了傍晚回家时才会有机会去村里村外的河流、水塘里下河洗澡,再加上大人都会有羞愧之心,往往只有到了傍晚谁也看不清谁时才会主动下河游泳消热!然而,过了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化明显,气温下降很大,会给人一种凉爽略冷感觉,这时下河游泳很容易因气温低、水温较凉而出现身体抽筋现象,一旦在水中深处抽筋可不是闹着玩的,会让人游动吃力而吃不消危及生命,自然得不偿失!记得小时候放暑假后也会和小伙伴们天天去游泳,而到了8月份虽然还会去下河游泳,但大多会选择在中午前后,毕竟上午10点~下午3点期间的气温较高,往往也会酷热难耐,在以前降温条件有限时只能躲到水里纳凉。
文章TAG:立秋 死刑犯 古代 执行 立秋为什么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