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字,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所谓“名字”,就是这样来的,最早出现的是“名”,名,一个口,一个夕,夕是晚上的意思;名的发音和冥一样,名也是晚上的意思,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的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人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字则是表现自己的德行和愿望,用字来约束自己,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

1、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名字以外还有字,这个字是怎么起的?有什么根据呢?

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名字以外还有字,这个字是怎么起的有什么根据呢

名、字这两个的起源和意义是有所区别的,估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最早出现的是“名”,名,一个口,一个夕,夕是晚上的意思;名的发音和冥一样,名也是晚上的意思,以为上古之时,照明条件肯定是比较差的,一到晚上就互相看不见,就需要自己说我是谁来相互识别,这就是名。所以《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名”:“名,自命也,

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名的出现很早,现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大量的关于用干支来表示的商代各种王的名、诸如武丁、盘庚、帝乙等。所以你去读古籍,通常古人自称的时候都叫自己的名,比如吕布字奉先,他自称的时候就说“布如何如何”,而别人称他的时候则叫“奉先如何如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字”的起源是代表一种身份,对别人称字,有表示尊重的意思,

字的本意是生孩子的意思,后来因为和文连用,就变成了“文字”的意思了。古人最早是根据象形来画出元初的符号文字,这个叫“文”,后来借由这些“文”来组合,衍生出更多的文字,这些就好像是“文”生出来的孩子,所以叫“字”。文字在上古时期是有神圣性的,而且基本上也只有祭祀阶层和贵族阶层能接触到文字,那么到了商末至周朝的时候就出现了给贵族成年男女表字的礼仪,这个在《礼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这种表字的方式一来是一种身份认可,二来也形成一种礼仪,即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就要叫别人的字了,

后来这种名字礼仪的发展逐渐完善和普遍,就不再仅限于贵族了,普通人有了文化,也可以取个表字来表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而这种表字一般会根据其本来的名来进行意思的拓展,比如曹操字孟德,操有操行德性之意,取名表字,也成了中国人表达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式。回答完毕,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欢迎关注“曲江家学”,共同学习、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修习之道,

2、古代人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

2、古代人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的姓、名、字、号都是什么意思?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所谓姓、名、字、号,其实都是一个人的招牌,这类似于现代人除了“大名”外,有的人还有曾用名、别名、笔名,虽然都是一个人所独有的代号,但古人的姓、名、字、号均有其特殊含义。若是“一招鲜,吃遍天”,也就不用搞这么多名堂出来——古人的姓、名、字、号有哪些特殊含义呢?古人的姓名和今天人们的姓名,含义完全相同,

从统计学上来看,所谓“姓”,就是一群人所共用的名,而名,则是个体所独有的。上古时代,人们初步了解了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深化出对自然造物的崇拜,尤其以氏族为代表,他们以自然造物为图腾,族群以“有熊氏”、“青云氏”及“有穷氏”名之,这就是后世熊、牛、云等姓氏的来源——以氏族名称简化而成的姓氏,除此之外,古人往往在他人的姓名前冠以职务、地名、祖先等“前缀”,进而演化为姓,如“鲁、韩、宋”等,“东郭、西门、池、柳”之流则是以景物、方位为群,“师、史、祝”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则是明显以官位为姓,所谓“公孙、王孙”之流,多半其祖上是王、公。

名,这是个人的符号,成因、来源要较“姓”更广泛,在早期,较为蒙昧的时代,人们可能以时间、纪实,甚至人的生理特征为名。如“时间名”,孔甲、盘庚、干支等,“生理特征名”如黑肱等,“纪实名”,如郑庄公出生时很不地道,其母难产,所以叫他“寤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夏商等朝,人们起名字时还未意识到将所谓期望、抱负之流融入后人的名字之中,总体来说,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胜”在朴素。


文章TAG:古代人名  字是怎么起的  古代人  古代人名  字是怎么起的  这个字是怎么起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