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为“名”之补充,宋代的晃补之可谓经典案例,他字“无咎”,补之而无咎,志气高、野心大。所谓“号”,如苏东坡、郑板桥、朱柏庐,乍看之下,高大上,在古代,只有混得还不赖的中上层,才会有号,底层泥腿子,没有这种雅兴,就算真有号,那也很难被史书记下来。所谓“号”,就是个别称,也叫做别号。别号中以“居士”、“山人”最为常见,不过现代人如果听见这种东西,第一反应恐怕是修真题材文艺作品中的人物。
为什么古代人的名字还要带字,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姓名之外,不光有字,字之外还有号,号之外可能还有别号。姓,是父亲所属的家族所给予的,份量最重。名,是族中德高望重或学识渊博的人给起的。如家族聚居,还要按字排辈来起。姓名是古人家世血统籍贯的基本符号载体。一听你是韩某某,讲究人家差不多能猜到你是某府某县某家人了。字是别人起的,比如家族达人、授业恩师,仕途贵人。
字言志,某种程度代表着师长对你的期许,对你的人生指向。比如苏东坡,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一般只有号才是自己给自己起的。是对自己生命成就的一种总结。比如陆游号放翁。更出名的郑板桥,八大山人,本来名字都让人淡忘了。为什么这么复杂,因为它有道理。直呼其名,即使现代也是不礼貌的言行,古代就是根本拿对方不当回事了。
叫人家的字,那你身份至少也得和对方齐平,最好是高一些,或者有相当的交情。私人场合交谈,一般最安全最通行的就是叫别人的号,如板桥先生,这是对对方有了解,表达认可与尊重。别号,这还不算什么,有时候古人觉得自家内涵太多,一个号不够,能有好几个号。通常和古人心爱的某种东西有关,建筑,花木,动物,甚至家乡,门前的一条河一座山,用别号来表达这种喜爱与羁绊,如留园主人,如病梅馆仙等等,用现代语言说这个算情调小号。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古人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封的官职是啥?
感谢邀请: 文 房 四 宝 文坛新人挥豪笔, 房中墨香诗自如。 四方美文纸上现, 宝贝砚台一满屋。
古代很多人喜欢给自己起个表字,例如曹操表字孟德,为什么现代人都不用表字了?
其中一个原因是:古人很注重礼仪和称呼,大家都知道,古代注重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丈夫、妻子、师生,尊卑有分,长幼有序,这些都是维护古代礼仪和封建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因此古人对名讳很是看重,对于家人、师长、朋友就不能直呼其名,又要表现得亲密一些,起一个大家都可以称呼的名号就理所当然了。到了民国,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民主和新思想渐渐深入人心,因此从民国开始,很多人就不取表字了。
文章TAG:名字 琴尾 焦痕 制作者 古代人 古代人给自己起的名字是什么东西 琴尾有焦痕还是制作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