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毒醒”,并不是说这五种动物在端午节才醒来,而是在传统二十四节气上来说,谷雨之后,气温升高,病虫害就进入了繁衍期,古时人们在谷雨之后,还要贴谷雨贴,以祈祷家庭不被凶物作祟。从谷雨到端午,毒虫从繁衍进入了成熟期,就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了,所以叫做“五毒醒。”把蜈蚣、毒蛇、蝎子、蟾蜍、壁虎作为五毒,这其中也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是古人对世间万物认识的局限性所致。
蜈蚣:被评为五毒之首,因为蜈蚣常见、而且繁殖能力超强,人被咬了之后疼痛难忍,倒不是说它毒性有多强。但在中医理论中,蜈蚣具有十分大的药用价值,被评为五毒之首,也是因为跟其他四毒比起来,蜈蚣的药用价值最大。毒蛇:古人评选中的蛇,并不只是毒蛇,而是所有蛇类。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咬人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很多人怕蛇,但是蛇也分有毒和五毒,只不过在人们心中,只要是蛇就会咬人,非常讨厌。
蝎子:蝎子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动物,和蛇不一样,任何种类的蝎子都有毒,但是蝎子毒性不大,足以杀死跟它差不多大小的小动物,却对人没有致命危险,被蛰了通常只是引起灼烧般的剧痛。但蝎子体积小,繁殖能力强,又常见,人类对其防不胜防,所以也列入五毒。也有说法是蝎子为五毒之首,因为其他四毒见到蝎子都会逃走。蟾蜍:蟾蜍就具有比较强烈的毒性了,严重者会致命,而且相比起其他四毒,蟾蜍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所以人们对这种动物深恶痛绝。
壁虎:壁虎并没有毒性,以蚊虫为食,用现在的话来说壁虎是一种益虫。但古人认为,壁虎会钻进人耳朵里,并把尾巴断在耳中,导致耳聋,故而也是五毒之一。PS:值得注意的是,蜘蛛并不是五毒之一,现在很多游戏和小说不负责,把蜘蛛列入五毒,这是不正确的。端午驱毒古代北方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时还要吃五毒饼,就是把五种毒物的突然刻在面饼上,然后吃下去,也是起个扫毒的寓意。
更多的地方则是通过撒石灰、喷雄黄酒一类的方式来驱散五毒。《新白娘子传奇》中就有白素贞误饮雄黄酒,然后现出原形把许仙吓死的桥段。白素贞是千年白蛇,雄黄酒是毒物的天敌,所以白素贞会害怕雄黄酒。端午节前后不光五毒醒,蚊虫也开始泛滥,搞得人特别烦,所以很多人家会在门口挂上艾草,起到防蚊作用。被神化的五毒五毒中,蟾蜍和蛇是被神话过的。
蛇不用说,上古传说中,女娲伏羲等大神都是人首蛇身,而蟾蜍被神话的原因,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殖崇拜。因为蟾蜍多子,蟾蜍产卵跟青蛙一样,一产就密密麻麻一大片,成百上千个,幼虫也是蝌蚪,生殖能力特别强悍,所以人们把蟾蜍当做生殖大神一样被崇拜,和蟾蜍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葫芦,因为葫芦也多子,你把葫芦切开,里面密密麻麻全是葫芦籽。
只是在崇拜时间上面,蟾蜍远胜葫芦了。后来,人们对蟾蜍的生殖崇拜,逐渐转变为对蟾蜍的性崇拜,到最后蟾蜍就成了神,生活在月宫中,故而月宫又叫蟾宫。另外,到唐朝时期,有了三足金蟾的传说,嘴巴里衔着一枚铜钱,座下是无数金元宝,颇受商人喜爱,进饭店酒店经常能看到吧台上有三足金蟾的摆件,取个招财进宝的寓意。其他五毒佛教中也有五毒,是指人类的五种恶习,佛家认为这五种恶习就像毒药一样,让人失去本性,产生无边的烦恼和痛苦,是为:贪、嗔、痴、慢、疑。
社会上五种丑恶现象,也被称为五毒,分别是骗、赌、帮、烟、娼,另一种说法是烟、酒、嫖、赌、毒。中国古人认为,人体内也有五毒,是五种毒素,会养成人的五种阴暗性格:怒、恨、怨、恼、烦。对应到五行之中则是:阴木性、阴火性、阴土性、阴金性、阴水性。又分别对应人的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而真正具有五种毒性的毒药则是:石胆、丹砂、雄黄、磁石、矾石。
文章TAG:五毒 端午节 称为 五毒日不能做什么 端午节被称为五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