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续修家谱,都会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凑在一起,通常是请一些有学问的先生,选择一些吉利又有意义的汉字,排除一些辈分,这些辈分连起来读,往往比较上口。等到晏子的儿子上学时,父亲已经去世,晏子又回老家询问,知道儿子这辈分字范,具体地讲,每个姓氏都会规定自己家族通用辈分的字范,一辈一个字范,有的是中间一字,有的是最后一字,也有的隔一定辈分用单字,这个主要看家族中的规定,在这一点上,全国做的最好的是孔孟两个出圣人的姓氏,至今排到70多世依然不乱。
1、按辈分怎么起名?
辈份相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族里,每辈依次取五行相生中的一行为名。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同一辈人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如古代一家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栋,老二名字为烽,老三名基,老四名钰,老五为冰。一家人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和谐相生,一般情况下,五行之间都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从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数理学家认为人的姓名也可以由五行划分,如钟、钱等姓属金,杨、李等姓属木,江、黎等姓属水,耿、炎等姓属火,垣、墨等姓属土,同样,名字中用刚、利等字属金,艺、营等字属木,鲜、云等字属水,明、昌等字属火,山、珍等字属土,
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按五行辈份相生取名。明朝皇帝,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外,以下按五行相生关系依次取名:成祖——朱棣(木)孝宗——朱祜樘(木)仁宗——朱高炽(火)武宗——朱厚照(火)宣宗——朱瞻基(土)穆宗——朱载垕(土)英宗——朱祁镇(金)神宗——朱翊钧(金)宪宗——朱见深(水)光宗——朱常洛(水)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完成一个轮回,然后又是水生木,开始第二轮循环,
2、辈份怎么排?
辈分怎么排?父亲的父亲爷爷,父亲的爷爷老太父亲的老太老祖,父亲的哥哥大爷父亲的兄弟叔叔,父亲的姐姐大姑,父亲的妹妹小姑,辈分多了,不一,一介绍,全国各地称呼不同,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有何用,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想了解详细问题,请留言,再详细说明,这个问题一般人都知道的,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提问,不知道什么意思?。
3、家谱是怎么排的?
家谱是族谱的支谱,谱牒内容大体记载有姓氏渊源、族源考辨、族规、家法、字排班辈、祖祠、祖墓、祭祀祝文等。通过修谱,定期续谱、记录本姓、本族发源何地,繁支派世系,以使子孫后代知其本源,从而达到增强家族的凝聚力,维系家族的秩序和活动,扩大家族影响的目的,族谱内容:由序文和谱文组成。字辈由入蜀第一辈起,举例:"时兆元启光先德,世秉忠良庆泽长,文章华国昭模范,三锡洪恩裕炽昌",
(摘自三台县清同治四年《陈氏族谱》,这是陈姓家族人丁兴旺后,于同治四年一一1865年在三台县石柱街,今潼川镇西街召开全族会,"谱其世系,序其宗支,"明确迁川家族孰为大宗,孰为小宗,孰为本房,孰为远房。上推高曾之所以出,下祥支派之由分,务使乱者就理,散者就绪。著为成书,订为甲乙,以公族内,互相参阅)还是以实图说明:家乘:家谱,
4、南方农村习惯用辈分排序来取名,那辈分排序的字用完了怎么办?
其实,不光是南方农村习惯用辈分排序来取名,北方农村也是这样,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是一种传统。用辈分取名的最大好处,可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你是某个姓氏中的多少世,不会造成辈份错乱,具体地讲,每个姓氏都会规定自己家族通用辈分的字范,一辈一个字范,有的是中间一字,有的是最后一字,也有的隔一定辈分用单字,这个主要看家族中的规定,在这一点上,全国做的最好的是孔孟两个出圣人的姓氏,至今排到70多世依然不乱。
那么,这些字范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字范用完了怎么办?在我们山东地区,一般的姓氏排辈,现在都是排到20世左右,这个主要是从明朝移民开始排起,很难续到移民以前,这些排辈份的字范,都在家谱中有规定,过去各家各户都要收藏一套家谱,一辈一辈孩子取名就按照家谱规定的字范来用。只可惜的是,老家谱大多在文革中被当做四旧烧毁,所存无几了。
文章TAG:辈分排行怎么定字 辈分 定字 起名 排行 辈分排行怎么定字 按辈分怎么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