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泰卦有以下几点理解和感受。如何用易理去理解否极泰来的深刻内涵,阴坤在上阳乾在下,阴阳是泰卦,万物生发已成,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在北京方言土语中有这个话了,毕竟金和满清大约有语言沿袭关系,河上公认为“泰”就是宫殿楼台,而王弼认为“泰”是《易经》中的泰卦,“三陽在內,三陰在外,物之泰極矣”,代表一种“盛极”的状态。
1、怎样理解《易经》泰卦?
谢邀:泰卦全名为《地天泰》卦,排在《易经》第11卦。是一个反映事物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应该怎样巩固和保持的一个卦,我个人对泰卦有以下几点理解和感受。1.从卦象来看,地向下在上,天向上在下,说明了只有阴阳交感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2.解决矛盾,要疏远小人,重用君子,
3.借鉴天地之道,获得治理人民的智慧。4.提醒人们不可让小人结党抱团而居高位,应提前做好打算和预防,否则君主会让小人牵着鼻子走就不吉利了。5.泰卦用城墙倒塌,揭示了一个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只有顺应局势才能万事通泰。6.天地交合就是泰,
2、你怎么理解“盘”这个字(词)的?
“盘”,最早应该是方言。台湾有一个学者叫齐如山,已经去世,他周游西欧各国,谙熟德法文字。但他对方言土语非常感兴趣,曾用了很长时间搜集北京土话,出过一本书叫《北京土话》,里面收录了一个字,口字偏旁,右侧上面是“采”,下面是“皿”,读pán,他在书里说,这个字“音盘,问也。《篇海》有此字,北京谓诘问诘问他,曰‘盘问盘问他’;被人问短了,曰‘让人盘短了’”。
《篇海》是金代韩孝彦编撰的字典,影响不是很大,但检索方法有创见,这部字典里收录了与当时一些语言对应的文字,也有前面说到的这个打不出来的“盘”字。这个字,应该是当时的方言,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在北京方言土语中有这个话了,毕竟金和满清大约有语言沿袭关系。《康熙字典》也收录了这个字,其实,“主流”汉语中亦有“盘问”的用法。
《唐大诏令》载:“其理匦使但以任投匦人移表状于匦中,依常进来,不须勒留副本,并妄有盘问”——这是官方文件,匦,是盛装状表的铜匣。到了元代,“盘问”引申为“盘诘”,《水浒传》说:“到处虽有榜文,武松自已做了行者,于路却没人盘诘他”。盘诘是反复追问的意思,语言是生动多变、含义丰富的。盘,再往后,作为动词,又有很多含义,
3、您对《易经》中“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易》的文字部分是中国古代营造项目管理规范,泰卦的主题是安全管理,“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明确了两条安全管理措施:(1)无平不陂。“无平不陂”犹言既不平整也没有陡坡,以此明确了施工现场的场地要求,施工场地既不平整也没有陡坡,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又不能存在凹陷和陡坡以利于行走和运输及其安全。(2)无往不复,
4、《阴符经》中的“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怎么理解?
三反者三反还丹术。炼三阴还三阳,昼夜者昼为乾卦在上,夜者坤卦在下,天地否卦,为什么不用阴阳呢?阴坤在上阳乾在下,阴阳是泰卦,万物生发已成。三反由天地否卦还丹地天泰卦,三反之法,震巽反,坎离反,艮兑反,三阴反三阳,三阳开泰由如春生,炼六还九。修炼纯阳之功,用师万倍,用师师传也,用金丹大道不二法门,胜前面百倍之万倍也。
5、“否极泰来”这个成语出自于何处,该如何理解?
否极泰来,最早见于
文章TAG:泰卦怎么理解 泰卦 理解 易经 泰卦怎么理解 怎样理解《易经》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