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佛的前一天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沐浴更衣、焚香净身;准备供品、吃素心诚;衣着素雅、仁慈庄严
你好!有条件最好沐浴,念经行持善法什么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拜佛的前一天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2,读佛经应该注意什么呢

佛法在恭敬中求,所以无论诵经念佛拜佛首先都要先具备恭敬心。再者,如果您不吃素,读诵佛经之前一定要先刷牙漱口。诵经前也一定要注意要净手也就是洗手。正襟端坐,是否焚香视条件而定。强调一点就是从始至终一定要恭敬。
个人认为读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主要是让心静下来去感悟佛道:1)净土宗弘扬一心不乱,无论读何等经典做到一心不乱必有成就,而真正能做到一心不乱又谈何容易呢?2)对经书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a. 只要静心念经与经文相互感应,即使现在不懂,时间一长就会有所心得,自然而然就会读懂,前辈高僧有不识字的,连经都没法读更别说读懂了,但功夫到了,就博古通今。 b. 逐字逐句研究含义,这个就需请教老师了,理解了含义对感悟佛经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但良师难寻,又怕理解含义之后反而在思量的层面上做足功夫,又轻视了佛的真义。总体来说,读佛经不在乎形式,将佛经作为老师一样尊敬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不尊敬老师,他讲的你也自然不信,又不可都信,老师也会错哦;然而持之以恒是最重要的,能有规律的时间阅读佛经是多快乐的事啊!水滴石穿,世事如是,读经亦如是!稍谈感悟,见笑!见笑!
专持一部经吧,其他的以后再看。
读诵佛经要注意:一、发菩提心。读经前先发心:为利益如母众生究竟解脱、为成就佛果圆满利益如母众生而读经。或其它发愿偈。二、以恭敬之心读经。印光大师说:一份恭敬、一份收获。有十份恭敬,才有十份收获。三、具体事项:手要清洁、身形端庄。不要放在腿上读,不要沾唾沫翻书页,看毕不要随便放佛书,要放高洁之处。四、看毕,不论是否看完全经,都要诵补阙真言、回向。补阙真言,可补过失、可令功德增倍。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或其它回向文。

读佛经应该注意什么呢

3,拜佛前要做什么

来寺院进香,先正衣冠,穿着以典雅适度为宜,不得过于暴露或怪异。购香前先净手洁面,端正身心,诚心正意。 如果比较注重的话,可以在拜佛前两天注意些:1、斋戒(净口、净意)。2、沐浴(净身)。3、诵读佛经。
把备用的贡品带去啊
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洗外在,净内在。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佛垫前边站好,两脚距离应前八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询,问询时背与腰的角度应在90??与120??为宜,两手作弥陀印(左手掌与右手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部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至于两食指中间,两食指向上置于眉心为宜,然后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于两手之间,既所谓五体投地也。五体投地后,两手翻掌向上,并稍微伸出头部1-2寸,表示蒙引之意。 直立时应先将两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垫中间,左手离开拜垫后当胸作半合状,腿徐徐直立,然后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作合掌状并站直身体。如是三拜后,再行问询,算是跟佛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拜佛仪轨才算圆满。 其实,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心中敬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们拜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无限慈悲心,学佛身处烦恼而常具有的清静心,学佛为救度众生而宁下地狱,常住庄严的地狱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准备拜佛时,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萨,脑里观想佛菩萨形象,此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样拜佛的功德才算圆满,才能起到“礼拜一拜,罪灭沙河”之功效

拜佛前要做什么

4,在家念佛经应该注意些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信佛,因此烧香拜佛成了我们现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而现在也很多人会在家中念佛,以祈求平安幸福。其实不管在哪里念佛,都是有一些禁忌的。 我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在家念佛、供佛,设立佛坛,通常都先请人为佛菩萨圣像开光,同时要选择日期,勘定方位,这也是属于民间信仰或民间风俗的一种。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而言,这无可厚非;开光表示慎重,择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 当然没有民间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问题,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尊贵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适当的时间来为佛像安位就好。 2、在家念佛时,凡是经咒都要以恭敬心,于清净处来持诵,最好先洗手、漱口,并在佛前焚香、礼拜;但没有一定说在家人不可以念什么经或持什么咒,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门之外。 3、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 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不敷衍也不铺张。 4、在家念佛的时间,以早上、晚上为宜,身心清净轻松,才能专注、虔诚;如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当然也可以选定不同的时间。最好卧室不设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诵经;如果只有一间房子,最好平常将佛像用布遮盖,礼拜之时,要把床铺整理整齐、清洁,再揭开佛像; 如果除了床铺没有任何位置,坐在床上,也可以做为修行场所。总之,是以恭敬、清净心来做到肃穆、庄严的程度为原则。 5、也可以在无相铜炉请一些佛香,在念佛诵经的时候,在佛前焚香礼拜,目的是为了跟佛建立一种沟通环境,向佛传达你的祈愿,建议你试试,用虔诚的心去礼佛敬佛,佛是可以看到的,自然会给回应,助你成功的。 最后说一下,现在很多化学香已经失去了本真,如果有心,还是建议在无相铜炉做专门定制香。因为香是信使,是于佛沟通的重要媒介。
念佛念经重要的是心态,其他并非是很讲究,佛经中常说善男子,善女人,你们读这本经有什么功德福报,而不说只有出家人才能做的话,至于仪轨与供养那都是随力而办,如果实在不方便或者贫穷等等原因,在心中观想着供养佛菩萨,都一样是功德无量,至于吃肉与五辛,这是属于出家人的菩萨戒,以及在家人的八关斋戒范围,平时的在家人守5戒,甚至是连5戒三皈依都没守,念佛念经一样可以的,佛的法为度众生,不会设任何门槛把谁阻挡在外,说他最大恶极不该被度,而是分别针对众生的不同根器,准备了众多的法门罢了,你能守梵行,佛有法门度你,你不能守净行,为了谋生以及累世的习气做下各种恶业,可是只要你一心皈依佛法僧,愿意修行,佛菩萨一样有各种大悲法门来方便你,至于你能守戒多少,那就量力而行吧,鸡蛋属于肉类,按照《佛说入胎经》的说法,鸡蛋中的未受精卵不算是生命,但是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菩萨都不该吃肉,会断大悲心的种子,至于五辛,也是出家人不可以吃的食物,因为会增长嗔心淫心,同时气味能熏走天神,招来鬼道的舔食,这些食物对于在家人,佛并没有禁止,只有八关斋戒的那几天不可以吃,至于怎么做,你可以自己选择

5,打坐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安心念佛,自己念,自己听,念的清楚,听得明白,就好!
元音老人:△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念佛,不出声。因为打坐出声念佛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但是坐到业识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佛,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念佛。 △念佛要快慢适中。念的时侯,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念去,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佛号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能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 △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念佛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 △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有人说︰“我们不修行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行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不是的。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幺办呢?怎幺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念佛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 △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要解脱,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念佛,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 △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一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佛号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如此精进修法打坐,直修到一心不乱。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

6,拜菩萨前要注意什么

焚香沐浴 吃斋念佛
烧香拜佛的某些注意事项 注意了: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烧香注意事项: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手相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 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敬的话语。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不可以随口胡乱许愿,因为许愿一定要还愿的,如果没把握做到,就千万别许愿。别求发财,佛不是保佑你发财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顺遂。不要随口许诺给佛什么供养,然后又抛到脑后。佛又不争你的一柱香,这个说法是要让我们不要随意承诺,所谓做人应该有言必践吧。佛所恼的应该是这些虚妄之言吧。 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口真)念,贪 ,(口真),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不要在寺院吃荤食。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因为护身符等是护法护身的,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这才是切记的。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详细请参考: http://wenwen.sogou.com/z/q655966855.htm

7,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欢迎上网搜寻:奇哉!中国人,不懂中国字! 希望对你有帮助。兹节录一些供你参考:奇之9 - 不懂『念佛』之意。 查古本繁体佛经,只有『念佛』,没有『口字旁的念佛』,即经典并没有叫人口诵佛号,但是现在全天下都在口诵『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呢? 〖甲?佛?〗: 我们先来谈谈『佛』的另外定义,请看《达摩血脉论》提的: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 【性即是佛】、【性外无佛,佛即是性】 之前提过『心』就是『佛性』,所以『心即是佛』即『佛性就是佛』之意,也就是说内在光、内在音就是佛。 所以粗略的讲,得法(法、佛性就是内在光、内在音)的人就是佛,只是还是个『小』佛,因为光、音可能还不够强。也因此《达摩血脉论第5问》才会说︰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 而《弘忍最上乘论第4问》提的︰ 【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 是在说明『本心(即佛性)』就是自己的佛,其他的就是『彼佛』。 现在如果有人跟我们说『佛在心』,就应该能理解那个『心』不是头脑、意念,而是『佛性』,因为『佛』是无相的,『意念』是有相的,两者不相容。 〖乙?用什么念佛?〗: 『佛性』既是『佛』,那么『念佛』就是『念佛性』。 但是『佛』、『佛性』是超越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层次的,不能用意念来忆想、更不能用口诵,这个『念』其实也是『观』的意思,『观』,就只有佛性有此功能。请看: 1.《达摩破相论第14问》: 【夫念佛者…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心』就是『佛性』(详:奇之2 - 不懂『心』之意),以佛性念佛之意。 2.《称扬诸佛功德经》: 【至心念佛而敬礼,却五十劫生死罪】 3.《法华经》: 【但一心念佛】 说明『念佛』是要『以佛性(心)念佛』,也是『以佛性念佛性』、『以佛性念法性』(《大方等大集经》:【佛性法性无差别】)之意,即以『佛性』观内在音、内在光(即打坐)也,而『念经』也是同个意思(详奇之10 - 不懂『念经』、『诵经』之意),都是在讲打坐啦! 现在我们来谈《楞严经05-36》提及的: 【念佛三昧】 就很容易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是指打坐入三摩地了! 但是很多人还是无法接受上面的说法,还一直认为『佛』是要有个『人』的样子才是,其实任何佛的的法身都是一片光海,无形无相,因为祂们是『大』佛,所以是极光极亮,如《阿弥陀经》也解释『阿弥陀』的意思是: 【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上面也说过『佛』就是『佛性』,那么『佛』当然就是内在光、内在音了。 〖丙?念佛の先决条件〗: 所以说,『念佛』其实是要得法的,请看: 1.《阿弥陀经》提到的: 【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闻』就是『观』的意思(详:奇之6 - 不懂『闻』之意),此说明当我们『观』到内在音时、即得法时,才真的懂什么叫『念佛、念法、念僧』,即得法了之后才是真正的念佛! 这里顺便提什么是『僧』?《涅盘经》:【法即是僧】、【僧即无为】,说明『僧』是要得法、见性的。我们常说的佛法僧三宝,就是指在世佛、在世佛的法、及有受法的徒弟,也就是老师、教材、同学(僧团)啦,这是研究学问以及修行路上的要件,故曰三宝。 2.《大宝积经》提及的: 【菩萨以法因缘,念佛及念佛法】、【以法缘念佛,多闻从是生】 说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 3.《涅盘经圣行品第七之三》所提的: 【或说一法,若人修习能净众生,灭除一切忧愁苦恼,逮得正法,所谓念佛三昧】 是强调要先『得正法』才是真正的念佛。 4.《华严经》也提到: 【一切众生…见佛闻法…念佛圆满…心得清净,获诸佛法…】 经文中多处皆强调要见佛(在世佛)、要闻法(即得法),也是在说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 5.《称扬诸佛功德经》也提到: 【于诸法中常增长…至心念佛而敬礼】 也是说明要先得法才是真正的念佛。『心』就是『佛性』,以佛性念佛,就是以佛性观佛性,以佛性观内在音、内在光,就是打坐啦。 〖丁?念佛名〗: 『念佛名』有两种解释。 一是『念佛』的意思,就是『观』、得法打坐。
律航法师答:念佛法门,说易极易,说难极难。不过不管难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久成了习惯,自然就得到念佛的真实利益。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便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念佛的时候,要使阿弥陀佛,每个字,都从心里经过。心里想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务令每一个字,都从心里发出来,再由耳朵听进心里去,一个字也不可把他放松。像这样用功,时候长了,心自然不致散乱。这是顶要紧的法子,千万不可忘记。

文章TAG:念佛之前注意什么念佛  之前  注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