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怿什么意思

怿汉字 怿拼音 yì怿释义:欢喜:“辞之~矣”。

怿什么意思

2,怿是什么意思

怿 汉字 怿 拼音 yì怿 粤语 jik6 繁体 怿 部首 忄 笔画 8 五行 土 怿(yì) (1)欢喜:“辞之~矣”。 (2)郑码:UXBI,U:603F,GBK:E2F8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怿 怿,悦也。——《说文新附》 怿,悦也,乐也。——《广韵》 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 是故其成也怿。——《礼记·文王世子》。注:“怿,悦怿。” 上不怿。——《汉书·萧何传》。师古曰:“怿,悦也。”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 (1)悦服[obeyhappily] 怿,服也。——《尔雅》。郭璞注:皆谓喜而服从 (2)又如:怿悦(使心情怡悦) (3)更改[alter] 怿,改也。自山而东,或曰悛,或曰怿。——《方言》

怿是什么意思

3,怿字代表什么生肖

怿字是高兴、喜悦的意思,也可以是更改的意思,可用作人名。那么怿字五行属什么?怿的五行属性是什么怿字的拼音:yi怿的繁体字:怿(若无繁体,则显示本字)怿字的笔画数:17怿五行属什么:土怿是否为姓氏:否怿字的字意及解释:怿 <形>(形声。从心,睾声。本义:喜悦) 同本义 [rejoice]怿,悦也。——《说文新附》怿,悦也,乐也。——《广韵》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是故其成也怿。——《礼记·文王世子》。注:“怿,悦怿。”上不怿。——《汉书·萧何传》。师古曰:“怿,悦也。”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又如:怿怿(欢乐的样子)怿 <动>悦服 [obey happily]怿,服也。——《尔雅》。郭璞注:皆谓喜而服从又如:怿悦(使心情怡悦)更改 [alter]怿,改也。自山而东,或曰悛,或曰怿。——《方言》

怿字代表什么生肖

4,什么是缶呢

缶: 1. fǒu 【名】 “缶”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2. fǒu 【名】 是一种秦乐器. 2. fǒu 【量】 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
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缶”字还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代表陶质器皿。汉字的“罄”,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5,闓 简体怎么写什么意思

闿详细字义〈动〉1. (形声。从门,岂声。本义:开门;开)2. 同本义 [open]闿,开也,——《说文》开户,楚谓之闿。——《方言六》今欲与汉闿大关。——《汉书·匈奴传》3. 又如:闿关(开关);闿拓(开展);闿门(敞开门);闿置(开设);闿彻(开通);闿阖(开合)4. 启发,开导 [inspire;enlighten]。如:闿导(启发引导);闿阐(解说;开导)〈形〉1. 开阔;明朗 [open;wide;bright and clear]闿,明也。——《广雅》2. 又如:闿明(开阔明朗);闿爽(开朗);闿敏(开朗聪敏);闿疏(开朗通达)3. 通“恺”。和乐 [happy]昆虫闿怿,回首面内。——《汉书·司马相如传》。又如:闿悦(欢乐);闿怿(和乐的样子);闿悌(和易近人)
简体“闿”读kai三声,今义同“开”古义为欢乐的意思。。
2011-11-8 22:24 cumthemu | 五级 闿详细字义〈动〉1. (形声。从门,岂声。本义:开门;开)2. 同本义 [open]闿,开也,——《说文》开户,楚谓之闿。——《方言六》今欲与汉闿大关。——《汉书·匈奴传》3. 又如:闿关(开关);闿拓(开展);闿门(敞开门);闿置(开设);闿彻(开通);闿阖(开合)4. 启发,开导 [inspire;enlighten]。如:闿导(启发引导);闿阐(解说;开导)〈形〉1. 开阔;明朗 [open;wide;bright and clear]闿,明也

6,缶是什么意思 击缶是什么意思

“缶”实际上是一种古代的酒器。春秋战国时期,在盛大的宴会当中,人们经常用这种青铜的酒器饮酒,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杯一边大声吟唱,特别是招待尊贵的客人时更是如此,以此表达“有朋自远方来”的欢欣鼓舞之情。 1《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鼔,敲击;节,和拍;击缶亦作"击缻"。秦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   2《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墨子·三辩》中记载:“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殓冬藏,息于瓴缶之乐”;《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说明“击缶”是民间低级文娱形式。   3《周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意为夕阳余晖,叩缶而歌是垂暮老人的挽歌。《庄子·至乐》中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证明其中的“鼓缶”是丧礼的内容。   4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形容秦国音乐文化落后。战国以前,秦处西陲,文化低,无音乐教材,喝到半醉,以击着瓦缶,手拍着大腿打拍子呜呜而歌。到战国中后期,秦国引入郑和卫之民乐,古典宫廷韶乐。秦人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耻,忌讳提及此事。   5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个著名的外交典故,是蔺相如反击秦王羞辱赵国的有力举措,因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低俗下流,故以死相拼,逼秦王击缶而反击羞辱之,捍卫了赵国尊严。   6击缶,就是敲瓦罐,“击缶而歌”非优秀正统音乐,在中国文化里面是贬义。
也许只是取“击缶做歌”4个字的意思而已吧? 就象我们常说的很多成语一样,不能太过具体。毕竟中国文化的表现太写意了~~[em02][em02][em02]
缶、(缻)早期为青铜器。是用来盛酒,喝美了自然击而做歌!缶、--罐形有盖。不是瓦盆。
咱别说开幕式了行吗?[em15] 开幕式有那么重要吗?啥叫奥林匹克运动啊?
以下是引用 麦兜家长 在08-08-12 09:50:54的发言: 缶、(缻)早期为青铜器。是用来盛酒,喝美了自然击而做歌!缶、--罐形有盖。不是瓦盆。 和鼓不沾边啊 怎么背景音乐是鼓声呢[em05]
缶、(缻)早期为青铜器。是用来盛酒,喝美了自然击而做歌!缶、--罐形有盖。不是瓦盆。

7,什么是缶

(一)作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 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3)乐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一首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和期盼,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那么,演员们击奏的乐器——缶,是一种什么样的古代乐器?   先说“缶”这个字,“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振奋人心的击缶表演。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缶”字还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代表陶质器皿。汉字的“罄”,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再说缶这种乐器。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见图)。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按照这个划分,缶、埙是土类乐器。   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鎏金铜缶,就是个大肚罐子(如图)。   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小冰箱(如图)。这次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的“缶”就是仿照这种方形样式制作而成的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3) 汲水的瓦器 [earthware for sucking water]   具绠缶,备水器。——《左传·襄公九年》   (4) 一种陶制乐器 [fou,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   不鼓缶而歌。——《易·离》   (5)盛酒器。也用于盛流质食物,源自同形陶器。这里的缶是指尊缶,而不是浴缶。古人用缶多是陶质。考古发掘发现,只有较大的少数墓中才有青铜缶。《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经节?,象形。”可见,青铜缶的祖型当是陶缶。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6)盛食物或饮料的器皿。右图为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即曾侯乙铜鉴缶。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这就是古代的冷藏设备。   (二)作量词:   (1) 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fou]   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小尔雅》   (2) 又如:缶米(一缶的米。即十六斗米)
缶这个字,今天我们已经很少单独使用了。它的读音同“否”,是古代一种大腹小口、平底带盖的大型容器,外形很像坛子或者大水壶,有些在器身两旁还有两只把手。最早的缶是先人们用泥土烧造而成的,所以又叫瓦缶,古书上也写作“缻”。缶出现的时间较早,是许多坛坛罐罐的祖型,也是古代陶容器的泛称,所以汉字中出现了很多带“缶”边旁的字,它们都和缶有关。比如我们常用的“缸”字,就是比“缶”大的容器,在“缶”旁加上音旁“工”就成了“缸”。类似的,“罐”、“罄”、“窑”、“陶”等字,都与陶瓦制品“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缺”字,就是从残破的“缶”引申出“缺少”、“缺损”的意思。可见,虽然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不再使用“缶”这个字了,但是这个物体却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历史遗产。

文章TAG:怿字什么意思什么  什么意思  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