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于门口祭点路灯。意让游入人间的阴魂夜夜提着灯笼到处观赏普度戏,享吃普度祭品,叫做“起路灯”。直至阎罗王收关后的八月初一至初五午后,再用五味饭菜在原位祭谢路灯,把路灯火化,叫“谢路灯”。结束七月的祭拜活动。 祭拜都宫、都祠。封建时代,各县以“都”划分行政辖区,晋江县划分为十九个都,各都建都宫或都祠,祀奉都公爷专管该都的散阴、无家可归的阴魂。
各宫祠都有俗订的都公爷生日,都定在七月的某一天。这天,该都的人们,都在午后于门口用五味饭菜犒赏都公爷的兵马,消灾纳福。都宫(祠)门口开锣起鼓演七天七夜戏给都公爷兵马看,请道师进宫祠做法事,让有关群众参与祭拜各类阴魂,祈求消灾纳福,人畜兴旺。 七月半祭祖。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叫七月半,是个隆重节日。一大早,人们就忙着备办廿四味大鱼大肉和饭菜,中午于自家厅堂上的祖公灵位前祭拜。
天公鸡,普渡鸭。七月半鸭毋知死?过些日子就是传说中的鬼节,也叫中元节,闽南称“七月半”。这一天有盛大的拜拜仪式,所有人会大摆祭品,敬祭亡魂。老话说“傍神祝福”,首先是口福。 早在三年苦难时期,每到七月“做普渡”厦门市政府都会努力让每家都有一头鸭子杀。这就叫“再穷不能穷七月,再苦不能苦普渡”。探寻过去闽南的历史,早年没什么好吃的年月里,“做普渡”人比鬼还热情。
以过节的名义正当搞吃的不会让人批评你奢侈。如今社会物资丰富了,普渡作为一个传统的习俗被保留下来。 普渡快到了,又是一个好多好吃的,很多要拜拜的节日。“普渡”是福建闽南沿海地区(包括金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 宋代泉州于中元节举行斋醮活动时,已把佛教的词语“普渡”转化为地方民俗的名词,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的,其祈求的内容甚多:或祈死者无厄幽沉滞之悲;或求生者获五福康宁之祉;或蕲雨泽以抗旱;或冀赦过以除愆等等。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据说这些习俗也受《西游记》影响而成。《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第十回《二将军宫前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第十一回《还寿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正空门》。这三回讲的故事是魏征梦斩龙王,之后,泾河鬼龙在阎罗王面前告李世民梦中许救反诛之罪。阎王召李世民面证口供虚实。导致李世民游地府,还魂路过阴山(亡魂山),过奈何桥,见桥下冤魂恶鬼讨债,桥梁使者怒索过桥费,否则不放行。
文章TAG:半用 生肖 祭拜 丧葬 七月 七月半用什么生肖祭拜 河南丧葬都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