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天干地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天干地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天干地支怎么来的?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我们在当代,不能食古不化,应该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重新继承和发展人类思维。天干地支就是根据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原理来的。古人虽没有现代科学手段,但他们擅长观察和体道,所以总结出天干地支的理论,用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对自然和人类产生的影响。天干是能量提供者,代表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地支是能量储存者,代表地球能量的储存和散失,产生四季不同的状态。地球做黄道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产生四季变化,古人以春夏秋冬来描述这四种季度的基本能量现象。一年之中太阳经过春分、秋分点,也就是往返赤道两次,这是变化点属于土的性质;而冬至、夏至是寒暑更替的转折土性更强。所以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属土。

在我的悟空问答《五行相生相克是科学的吗?》里,做了比较透彻地分析。一、地支的形成地支形成请看【附图一】:这是地支与赤道、黄道的关系,也是能量分布与时间、方位的对应关系。也许画的图没能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思想,仅供参考。以后我想画出三维的图,就能真实反映我的理论,也能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了。地支是太阳能量的储存者,是地球上任意一点在经度圈上的能量分布。

经度上的点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从南回归线开始能量增加,经过赤道附近达到能量最高峰,然后减弱到达北回归线的最低能量。再次回到赤道附近的能量最高峰,最后重返南回归线的能量最低点。太阳在黄道上运动,会让经度圈经历四次能量增减得失,所以地支有四个土。二、天干的形成天干是太阳能量直接提供者,是地球上任意一点在纬度圈上的能量分布。

是纬度上的点经过昼夜也就是晨昏线:从晨线获得能量→正午达到直射能量最高峰→昏线开始丧失能量→子夜能量最低潮→再次接近晨线的能量获取。昼夜现象让赤道及纬度圈只需要经历两次能量增减得失,所以天干只有两个土。为什么天干是十,地支是十二?天干形成请看【附图二】我们前面说过:天干是能量的提供者,是自转的结果。地支是能量的储存者,是公转的结果。

地球实际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但我们的昼夜是24小时。天干描述的是地球的自转,以晨昏线为界,所以晨昏线延迟3分56秒,也就是地球上的经纬点每天在维度上旋转到原来的位置,比24小时延迟了3分56秒。地球的公转是每天约0.986度,公转到270度的时候,再次回到最初经纬点的天干能量状态。所以,天干用10个月就完成了自身能量的变化周期,而地支需要12个月才能完成自身能量的变化周期。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八卦  天干地支  天干  易经  易经八卦天干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与八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