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闽西北军区独立师的合并,以500余人组成了红军浙西南挺进师,然而就是这支小部队,却勇敢地直插敌人的核心统治区开展游击战争,引起了南京政府的极度恐慌,创造了战史上的奇迹。敌浙江保安副处长宣铁吾曾经指挥数个保安团前来“进剿”,结果多次被粟裕击败,最惨的一次连浙江保安部队的“士官教育团”都给打垮了。老蒋一边怒斥黄绍竑、宣铁吾无能,一边派来正规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
第一次来的是卫立煌和罗卓英,其中以四省边区剿总副总指挥、第18军军长罗卓英指挥的32个整团专门进攻挺进师,其兵力规模远大于俞济时所部,并且核心力量第18军还是蒋军最精锐的嫡系部队,野战能力肯定要超过王耀武的补充第1旅。然而从1935年8月起大战240天,罗卓英不仅未能消灭红军挺进师,粟裕的队伍还壮大到1000余人,一直坚持到了第18军南调两广。
第二次来的是湘军悍将刘建绪,就是在湘江战役中担任湘军前敌总指挥的那个家伙,他指挥的部队有六个师、两个独立旅和地方保安团共合计43个整团的兵力,甚至还超过了罗卓英的人马数量。然而从1936年12月开始,尽管敌军多次大肆进攻浙西南游击区,结果均是无功而返,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挺进师仍然活跃在闽浙交界地区,让敌人无可奈何。
红十军团近7000人未能打开局面,且在短时间内即遭遇失败,而其余部仅400人面对更为优势的敌人,却能坚持三年游击战争而红旗不倒,并且最终成功地加入新四军,这里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为深刻的。而粟裕将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的磨练,也逐渐成长为我军优秀的指挥员,以及后来大兵团作战指挥的佼佼者,那么这支部队的野战能力为什么这么强呢?一、敌强我弱时部队要保持合理的编制。
事实证明,在兵力、火力和物资补充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编组较大兵团与敌人进行正面攻防作战,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也正中敌人下怀。这跟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非常相似,在敌人优势的炮火和空袭之下,红军以简陋的装备跟敌人大打阵地战,伤亡非常之大,且不能围歼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陷入消耗战,由于敌人的兵员物资补充源源不断,我军最后肯定要陷入被动。
而红军挺进师在发展到1000余人后,仍然编组成为四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分散活动,作战单位可以是数百人,也可以是几十人或者十几人,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都远超敌军,如此才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不被纠缠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二、军事主官的作战指挥要灵活而果敢。兵贵神速啊,粟裕能够率领小部队成功突围下,就是秉承这一原则,不怕苦不怕累,在敌人没有完成合围时坚决杀出一条血路突出去,而绝不能有半点犹豫和拖泥带水。
而刘畴西和后来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政委作风相似,作战指挥瞻前顾后,坐失戎机,会给部队带来非常不必要的损失。其实粟裕在三年游击战中也曾经多次遇险和负伤,但是他和战士们秉承“快而灵”的原则,每每化险为夷,这里面既有天赋,更多的还是指挥的艺术。三、部队要具备较高的单兵素质和整体战斗素养。无数次的战斗实践,让粟裕和他的战士们都成为了战术高手,在野战中采取兜圈子、大小圈、“8”字形、“S”形、电光形、回马枪、东去西返、早出晚归等多种方式,让敌人根本摸不到我军的行动规律。
挺进师各部宿营绝不住大村庄,因为路口过多不易警戒,每到一个地方先要熟悉地形,把制高点和可以利用的大路小路通通了解清楚。敌人大部队进攻,挺进师迅速转移不与之决战,一旦发现落单的小股敌人,则集中兵力坚决打;敌人来抢山头,挺进师就跳到外线袭扰其后方;敌人重兵包围“梳”过来,挺进师就迎面秘密行军钻出去,总之让敌人抓不住红军主力进行所谓的决战,而挺进师则寻机吃掉敌人一部,如此往复,敌人的“围剿” 每次均告破产。
四、部队的武器装备要能够基本满足作战需要。红十军团的战斗人员虽有4000余,但枪械却只有1300多件,所以其装备水平也确实不适合与敌人进行正面攻防。而粟裕的红军挺进师却能够多次集中兵力歼敌一部,从而缴获大批先进武器武装自己,尤其是浙江保安团队的“士官教育团”被歼的那两个整连,其武器装备使挺进师半数战士换上了新枪,弹药也比较充足,如此良性循环的结果,是小股敌人在挺进师手下根本走不上两个照面。
知名从业人士,影响台湾者,比如韦千li,袁树shan也都是上海派。50年来,最早撰著子平的业余作者,只有邹文耀(空军少将),吴俊民(警官学校教官)——他的《ming理新论》影响30年来的业余人士。
文章TAG:运势 日干 八字 强弱 影响 日干强弱有什么影响 八字弱对人的运势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