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拥有荣华富贵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恭敬、勤俭,且有威严之气,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却不骄傲自满,这样的人便是有福的德、有德行的人。心术不正之人,则永远也得不到大财,在你潜心修行的过程中,富贵也会随之而来,要想得到大的财富,必须依靠一个人的德行。
1、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为萨达姆鸣怨叫屈!这些人到底是心术不正,还是愚昧无知?
现代国际事物的媒体的话语权,乃至于对真相的解释权,仍然掌握在西方世界的手中。他们对于一些新闻事物断章取义,做出符合他们预设立场的解读,从而鼓噪和操纵民意,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通过文化输出奴化、训化其他国家的人们,让他们成为现阶段经济政治秩序下的蝼蚁,负责为他们的作威作福当牛做马,这正是文化演变的威力。
他们通过这种操作忽悠瘸了前红色帝国,也在他们认为的独裁国家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不希望其他国家和平发展,不希望其他国家有统一强势的政府,他们推行的民主的前提是他们能够以民主的名义操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一旦这些国家体现出了自由意志,就会面临独裁指控、人权指控,继之以民主的炮火,带给人们“普世之光”,
因此,同样的一件事,呈现给读者眼前看到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事实,毕竟画面都是可以被剪辑的。所以,很多时候的内政暴乱问题,其实更是一个危机公关的秀场,在打赢镇压暴乱的战场的同时,还要打赢舆论战场,尤其是舆论战场,一旦失败,极有可能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掀起更大的动荡。以这种观点来看萨达姆政权,现在有人怀念萨达姆时代,一点也不稀奇,
伊拉克从80年代的发达国家,到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整个国家满目疮痍,美式民主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就像明朝末年农民军反对朝廷,可是到了清朝后发现日子更惨,因此想要反清复明。所以,有些很宝贵的事物,在没有失去他们之前,人们经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希望人们保持理智的头脑,看待记者保持着社会良知的情况下发出来的新闻报道,按照符合逻辑的思维去看待人和事,再进行价值观上的评价和分析,避免成为人云亦云的暴徒或者炮灰,
2、为什么说“人心不正,大财不来”?
小财靠智,大财靠德。心术不正,人人敬而远之,对于我们来说,仅仅依靠聪明才智或许能够得到财富,但是得不到大的财。要想得到大的财富,必须依靠一个人的德行,而心术不正之人,则永远也得不到大财。什么是德?老子《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遵,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行、品行、王道。什么样的人是有德之人呢?鬼谷子说:“富贵恭俭而能威严,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可深交,”有德之人,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讲规矩、守道义,不以术而以德、不以谋而以道、不以权而以礼。独处时,超脱自然,管好自己的心;待人时,将心比心,管好自己的口,
方圆做事,圆通做人,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顺心,处处心安。德行高尚之人,诚实守信,不贪图小利,严于律己,时刻反省自身,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在拥有荣华富贵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恭敬、勤俭,且有威严之气,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却不骄傲自满,这样的人便是有福的德、有德行的人。有德必有福,德,能聚财。
《道德经》有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与金钱不存占有之心,也就不会刻意积累财富。他们获取钱财是为了关照他人,因此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的财富反而越丰富,人所能承担的财富是有限度的,德行越高越能聚财。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受得起财富、权力、声望这些福报。
《周易》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高管落马,很多明星出丑。《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若要追求物质财富,必先修行仁义道德,在你潜心修行的过程中,富贵也会随之而来,舍弃德行而去追求财富,实为本末倒置。在前一段时间,由于病毒肆虐,全国很多地方进行封闭,全国物资供应紧张,有些不良商家坐地起价,趁机发“国难财”,结果则是被人们唾弃,被国家绳之以法。
文章TAG:心术不正 人为什么会心术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