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画有关的问题,请交给赏年画来回答。过年贴年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春节喜庆气氛装饰,更多的承载了自商周时期延续至今的宗教祭祀活动,在过去的年代,我在农村生活的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年画的,家里有几个屋,屋里有几面墙,哪个墙上都会贴年画的,年画的种类是多了去了,最主要的,也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就是下面我要说的几幅年画。

1、为什么过年要贴年画呢?

为什么过年要贴年画呢

与年画有关的问题,请交给赏年画来回答。根据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生的说法,“年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宗教,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在远古时代,包括门神、灶神在内的祭祀已经成为定制,并被纳入到典章制度的理论核心——“礼”中,成为上至天子诸侯,下至黎民百姓顶礼膜拜的宗教祭祀活动。

因此,过年贴年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春节喜庆气氛装饰,更多的承载了自商周时期延续至今的宗教祭祀活动,现如今,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年画中最重要的两个题材——门神和灶王,尤其能够体现过年的氛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门神在,一切魑魅魍魉都进不来。传统木版年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最朴素的价值需求,并与世俗生活密切结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2、过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和门画?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是与书法揉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它利用汉语的特殊性能来造句、修辞、状景叙事,抒情寓意,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既意深含蓄,又有诗境韵味,又对偶工整,平仄交替,铿锵上口,因而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春联是由我国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余的桃木做成,上面写除祸祈福的吉祥话,或写“神荼”郁垒”两个神名,悬挂门旁用来避鬼驱邪镇宅,名为”题桃符“”。

这就是春联的雏形,公元九六四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叫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词,嫌他写得不工稳,就自己动手写了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正式演变成写春联了,据说孟昶写的这个对联,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又据《宋代楹联辑要》载,孟昶花园中百花潭,孟昶的兵部尚书王瑶题下两句:“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3、过年为什么都要粘贴年画,有什么意义吗?

每逢春节前夕,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勤劳的人们总会以各种形式来迎接一年中颇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年春节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且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至于为什么要粘贴年画这是个人的信仰和对节日的重视,其意义在于想要衬托出中国年的味道,为这个隆重的节日增光添彩,大家都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没有意思,过年就是在家睡大觉的好时机。

4、为什么小时候过年都买年画,现在没有了?

年画何物年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门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博得百姓的青睐和认可,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通俗普及,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消灾、欢乐喜庆和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风靡几个世纪的古老艺术逐渐走向衰败,很多人小时候过年时家里都会买来年画贴,但是现在小尘发现过年是买年画已经不甚多见了。其中缘由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市场发展艰难传统年画本大利薄,市场空间狭小,生产一张年画需要20多道工序,费工、费时,利润却很薄,而且买的人很少。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先进印制机器设备的出现,更加提升了艺术品的传播频率,

不论年画的自身价值有多大,当其成为商品时,优胜劣汰就是自然法则。另外用于制作年画的雕版不易保存,容易毁坏,所以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老雕版被毁,老年画几乎无存,品种少制约了其发展,很难形成规模,节日文化受挫春节虽有“百节年为首”之说,但如今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我们习以为常的守岁、团圆等一系列“年”之节日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新的过年方式使年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些在过年时享受的准备过程已所剩无几,贴年画等一些比较传统的民间习俗首当其冲,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品味年文化的精髓,去领悟它的美好。


文章TAG:年画  过年  春节  春节为什么要贴年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