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西人,对于我们广西的最大姓氏肯定是姓韦了,姓韦的基本上都是说壮话,特别有我们广西的本质,因为我们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韦姓首当其冲,广西本来就是壮族,壮话自然是广西的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量增多,自然人口流动量也增多,有些随着工作迁移外地,基本上在广西农村,整个村屯都姓韦,其它姓氏也有,但姓韦占多数。
1、我是广西柳城姓韦的,请问广西姓韦的祖上是哪里迁徙过来的呢?有何依据?
姓韦是从山东逃难来的,本姓韩,老祖因官做太大了,因骑马踩伤某官儿子,皇帝大怒令灭九族,得消息后连夜与部下及族人逃来广西,部下有多姓:黄,张,谭,金,篮等等,全改姓。黄(王〉,张(弓),谭(覃),。,。,韩姓恨朝庭不仁(仅伤而不该灭九族)所以立志韩去朝边,凡与老祖逃难改姓之族人久世不一与官连,宁当匪不为官等之祖训也,所今之后韦姓从无大官,除韦国清之外没个当大官之也。
2、广西的韦氏是韩信的后代么?
广西韦氏人口众多,属于壮族的大姓,所以大多韦氏以壮族居多,关于韦姓韩信后裔之说,我认为并不可靠。1、据说韩信受害于吕后之时,其幼子被萧何秘密送至南海郡,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于是繁衍后代,后来为躲避仇家(这里没说官家)追杀,将韩字去一边留韦,这样就是大家去所熟知的韦姓。也是很多韦姓同胞耳熟能详的故事,目前几乎所有(绝大部分)的广西韦姓人认为韦出于韩。
这点也是本人在生活当中遇到的,无论哪个地方,只要是韦姓,绝大多数必有这一说法,甚至很多人族谱上有记载。那么问题来了,也是绝大多数人和家谱声称,祖上时宋代随狄青或者杨文广来广西,南征而来,最出名的就是狄青南征侬智高一事。并且地名凿凿,从山东白马县而来,这里请读者注意,不光大部分韦姓人假如如是说,其他姓氏的广西人也这么说。
如若不信,可回去自行翻阅族谱,这里主要的矛盾是韩信幼子来到南海郡,是西汉时期,距离现在两千多年了。而随狄青南征,是宋朝时期,很多族谱却坚称这两种来源,时间上不对,而且宋时并无山东省一说,行省制到了元朝才开始设立,所以当时并没有山东省。即便是当时有山东省,据考究也没有白马县这个地方,又说是河南滑县,可谓复纷繁杂。
前些年据说曾有广西人去当地寻根问祖,人家并不认可,从时间、空间上有矛盾。除非可以穿越,2、韩信之前已有韦姓。韦盈之外也有韦姓,很多韦姓家谱尊韩信为祖,也尊韦大诗人韦应物、韦庄、唐朝韦后、京兆韦姓等等为先人。两系并无必然联系,自相矛盾,3、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公园221年统一六国,开始进攻岭南,收到了当地土著人强烈抵抗,三年不敢卸甲松弩,浮尸流血无数,统帅屠睢被击毙,进攻岭南的难度甚至超过了灭六国的难度。
最后开通灵渠,物资跟上,才开始扭转局面,收纳岭南,这足以见得广西当时土著人口不少,不然不足以组织并抵抗素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军这么久。又根据史料记载,赵陀立国,依靠越人,随越俗,启用大量的越人土著,其宰相吕嘉就是越人。说明两广当时越人之盛,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些土著到现在都不见了,没有哪家的族谱承认自己祖上是越人蛮夷,个个都是从山东河南来的?个个都是韩信后裔?随便翻阅任何一家的族谱,都是名门望族之后。
没有哪个的祖上是奴隶,没有哪家的祖上是“蛮夷”,说明当地土著已经改头换面,攀附别人的族谱了。谁能分辨谁是谁非!4、族谱不可信,家谱的造假之风明清兴起。明之前朝廷规定百姓不能私修族谱,成为达官贵人的专利,洪武年间,朱元璋修家谱,为了撇开放牛娃的出身,将祖上攀附到理学大师朱熹身上,后经大臣反对作罢。此后家谱之风兴起,街头有很多以修订族谱为生的匠人,甚至有了很多固定的家谱模板,套用名人,攀龙附凤,
家谱造假之风蔚然兴起,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查阅相关文献记载。最典型的就是土司首领,明明是“蛮夷”之身,却又掩耳盗铃,修订家谱攀附名门望族,可能是封建社会时期,歧视尚存,羞于承认罢了,5、很多口口声声说是随狄青南征的韦氏,却祭奠和传颂他们的死敌侬智高,这很不合乎常理,至今仍有些地方祭祀他,唯一的一个解释就是这些人故意隐藏了祖上的真实身份。
文章TAG:柳城 广西 地区 姓韦的都是哪个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