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改造了道家理论,把原本世俗的迷信,改良为独特而又系统的神学,成为与儒、佛鼎足而立的大型宗教。《太平经》将道家与神仙家相揉和,巴蜀的五斗米道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这是道教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我们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道教和宗教团体性质的道教,如果没有搞清楚,那么这事聊不下去。
1、道教的诞生比佛教早多少年?
道教诞生比佛教早多少年?我们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道教和宗教团体性质的道教,如果没有搞清楚,那么这事聊不下去。大家都知道,宗教团体性质的道教源于东汉末年,创始人是祖天师张道陵,比他早一些的太平道都不算,如果以这个作为标准,说是道教的起点,那是不对的,这是宗教团体性质的道教,大家都知道,道教的标志是八卦,八卦分先天挂和后天卦,后天卦为周文王以先天卦为基础,重新改了,多了一个中宫,方位也不同,这虽然是后天卦,但源自先天卦,所以说是先天卦的衍生没有问题,虽然很多人说后天卦和道门没有关系,但那也只是说说而已。
先天卦为伏羲所创,如果要论诞生,得从这个时候算起,况且道历是以黄帝的生辰作为元年,至今四千七百多年,再说说佛教,尼泊尔的王子创立佛教是在什么时候?释迦摩尼和孔子老子差不多一个时期的,春秋时期,佛教就是源于这里,那时候很多思想都不完善,后来的佛门大能们一步步的完善,那就更晚了。如果把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和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天师道)放在一起来说道教的创立的时间是不对的,
2、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二者的区别在哪呢?
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和庄子学派,老子和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授关系,老子或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自称为儒家,墨自称为墨家。到汉代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才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这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道家思想界也走向了统一,汉初道家是吸收了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的长处而创立的新体系,与先秦老子、庄子关系不大。
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也未创立宗教,与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一开始就是宗教家,创立佛教的情况不同,老子的著怍是学术性的,也与佛教经典不同。老子被迎进道教奉为教主,那是很晚的事了,从时间上推断道教把老子捧上教主的地位是在东汉时期,首先出现在宫庭和贵族阶层,光武帝儿子楚王刘英晚年喜欢老子学说,在道教祀供奉老子。
后来明帝下诏书,老子微言供与仁祀,到桓帝时,老子被供奉于苦果祀,官臣跟着供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后,有百姓进道祀敬供老子,逐步盛行于民间,先秦与秦汉道家是学术派别,不是宗教教派,《老子》《庄子》等书是学术著作,不是宗教典籍。到东汉后期,《老子》渐被神学化,老子也开始走上了道教教主的位子,民间的巫术与神仙方术依托到了《老子》的学说上。
《太平经》将道家与神仙家相揉和,巴蜀的五斗米道则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这是道教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唐代开始尊称《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老、庄、列、文皆为道教尊神,道教比道家进一步突出了“道”的超越性、绝对性和神秘性,使“道”成为了具有无限威力和至上神的抽象形态。
道家宣扬清净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坐忘、虚心,追求內心的安宁,道教发挥道家离俗超脱的精神,形成出世的心性练养理论,把《老子》书中“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论,《庄子》书中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仙家言,吸收到了道教思想资料。道教改造了道家理论,把原本世俗的迷信,改良为独特而又系统的神学,成为与儒、佛鼎足而立的大型宗教,
道教建立后,沿着上层和下层两条路线传播。上层是历代朝庭和官方及贵族阶级,下层是广大的社会百姓,这就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的比较紧,农民起义也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黄巾起义、宋代方腊起义、清代义和团,一开始的队伍大多集中于道教教民,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是:道家是老子哲学和庄子哲学,只有老子学派和庄子学派。
文章TAG:道教 道家 相差 诞生 佛教 道家与道教相差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