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墓碑需要花费20000元,父亲刚去世,家里经济条件暂时不允许我们花钱立碑,姑爷爷说缓几年后,这样村里立碑的师傅不会瞎要钱。因为如果家中亲人刚去世,就立刻立墓碑,容易被人坐地起价。3、父亲去世后时,我弟弟还没有成家,所以如果立了墓碑,墓碑上子孙后代的名字就没办法刻。(我们当地风俗,墓碑上除了要刻配偶的名字,还要刻上子孙后代的名字,这样寓意着子嗣绵长)所以,姑爷爷说,墓碑上刻着父亲的名字,显得太单调,所以干脆先不立碑)4、我们当地立碑,碑文上除了刻逝者的名字,还需要刻配偶的名字。

之所以没有给父亲立碑,是担心如果刻上了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对母亲的影响不好。5、父亲去世时只有57岁,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不到60岁的人去世了,不能立碑,需要年龄满60岁了才行。立墓碑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要立墓碑?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立碑起源于汉代,当时只有士大夫一类的人,也就是说要有身份的人(贵族、皇族的人)死后才能立碑,平民百姓或者一些奴隶是不能立碑的。

后来到了唐宋年间,民风和制度越来越开放,殡葬方面的管制也越来越松,于是对民间殡葬风俗也越来越包容和开放,普通的老百姓去世后,也被允许可以修建坟墓,建立墓碑。但是当时只有有钱的豪族,才会大肆修建墓园,墓碑的材质也是特制的石头材质,穷苦人家一般只用木头立碑。而到了明清时期,民间立碑比较普遍,尤其是清朝时期,平民百姓立碑之风盛行。

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立碑又成了“流行”,只要风水允许,家中亲人去世后,家属都会立刻给立上墓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如何辨识先祖坟茔还是很在意的。起初,在墓前木桩系上纤维质的纸或帛,写上死者名讳、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也就是所谓的“铭旌”。但是随时时间流逝,纸质的铭旌暴露在空气中,每天遭受着风吹日晒,上面的字迹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还会腐烂,这样也会影响后人的拜祭。

慢慢的,人们把纸质的“墓碑”由其他材质来代替。家里条件越好的,墓碑的材质也越好,在古代有钱的贵族甚至会用玉石来当做墓碑,于是为先人立碑也可以侧面体现一个家族的实力和财力,也是告慰亡灵、昭示后人、光宗耀祖的大事。坟墓上到底能不能立碑?一般来说,坟墓上都是可以立碑的,但是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殡葬习俗,立碑的时间不一样。

有的习俗,下葬时就可以立碑或者隔一段时间立墓碑。那么,关于坟墓上能否立墓碑这个问题,我咨询过一些不同地方的朋友:1、在江西农村地区:首先要根据墓地的规模和环境决定墓碑的大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会造成墓地整体环境的不协调,这在某些风俗上是很不吉利的。2、在河南农村地区:在农村逝者去世3年后才能立墓碑,同时碑文上只能写亡者的名字,不能写生者的名字,如果是不到5岁的孩子夭折了,只下葬立坟,不能立碑。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立碑  讲究  阴宅  坟墓  多种  阴宅立碑有什么讲究  坟墓立碑的多种讲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