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也是经过我们的老百姓一代一代,长年累月的积累之下总结了一个人生道理,而这个道理很简单。他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有些时候外表上看起来非常美好的事物,其实往深里追究的话,会让我们细思极恐。所以我总结到: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应该勤勤恳恳,做事一定也要认认真真,只要我们踏实能干,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努力换来的,根本不需要去捡,而这才是人生三不捡流传下来的的真正理由。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啥道理?为何春天的野鸡不能捡?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是一句农村俗语,通常俗语都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通过生活的经验总结而来的,比如“燕知寒门、狗知新婿”就是说以前的人只有富裕一些的家庭在建筑风格上才更符合燕子对于栖息环境的选择(高门阔院),而狗在与人漫长的相处中,早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它们可以通过主人对陌生人的态度来判断是否要狂吠,因此,“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也是蕴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下面,我们就通过野鸡和野兔的习性来说一下,为何“春不能捡鸡”、“冬不能捡到兔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春不捡鸡”?春不捡鸡意思就是春天不捡野外死去的野鸡,在我们现在看来,即使什么季节遇到野外死掉的野鸡也不会有人去捡,但是,对于以前生活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能吃到肉就非常的奢侈了,所以,在人们下地干活时如果能遇到死掉的动物(相对新鲜),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那么,为何人们又总结出了“春不捡鸡”的经验呢?这还要从野鸡的习性说起。野鸡并不是家鸡的野生祖先,因为家鸡的祖先是原鸡,而野鸡的学名为雉鸡,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鸡(同科不同属,就如同猫和老虎的区别一样)。从体型上看,雉鸡比原鸡要小很多,但是雉鸡有一个长长的尾羽,雄鸡的头部呈鲜艳的红色。(下图为雄性野鸡)雉鸡是欧亚大陆上常见的一种鸟类,它们通常栖息在农田、丘陵地带,警惕性非常的强,我们去到野外,通常不等靠近,就会看到野鸡快速的奔走,如果我们再继续的追赶,它们就会张开翅膀,飞出几十,甚至上百米。
作为一种杂食性鸟类,不同的季节,雉鸡的主要食物不同,在秋冬季,它们主要以植物的种子(草籽占比较大)、果实以及嫩芽为食,在夏季,它们偏肉食性,主要以田野里的昆虫为食,到了春季,它们会吃刚发出的草叶和茎,也会去到田野里主动的翻找粮食的种子。正是因为春季的这个习性,才让人们总结出了“春不捡鸡”的经验。为什么这么说呢?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农民春耕的季节,在农民把种子种在地里的同时,地里的害虫也逐渐地出现了,杂食性的老鼠等也会在农田里四处的寻觅,目的就是把农村辛苦种下的粮食种子扒出来吃掉,所以,为了防止这些害虫对种子的危害,农民通常会把种子拌上农药。
文章TAG:生肖 不拾 八月 捡而不拾什么生肖 12生肖的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