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鬼节狂欢庆典有7.5 万人参加了狂欢活动,今年的人数可望突破10 万。鬼节在北美成了一年之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狂欢的民俗节日,将万圣节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二、清明节的参与主体多为年长者,而万圣节的参与主体却以年少者为主。清明节,成群结队的人们扶老携幼地前去扫墓祭祖。家祭是祭祀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烧香、焚烛、添酒时,定有男性长者主持;人们在祭祀磕头时,也是长幼有序,男先女后。在过去,甚至不允许女性参加祭祀活动。而美国的万圣节的参与主体却是年少者。万圣节是儿童们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

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三、清明节的载体凝重、严肃,而万圣节的载体轻松、创新。“一切文化都需要物质载体。”节日的载体是能传达承载物质文化的途径。例如清明节里烧的纸钱、各种冥品、祭品、西方万圣节的奇装异服、南瓜灯、面具、骷髅等都可视为节日的载体。

清明节的载体几千年来变化不大,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扫墓的习俗逐渐简化,文祭祀、平安清明的主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以清洗墓碑、摆放鲜花、不留坟头、不立墓碑的树葬等追忆亲人的方式,被一些人所采用。然而在广大农村,纸钱仍大行其道,并且将现代生活的享受元素加入到其中,如用钱纸制作的家电、手机、别墅等生活奢侈品。

然而,不管如何变幻,这些载体仍然是为祭祀服务,人们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渗透到这些节日载体中,并透出虔诚、凝重、严肃。美国的万圣节却别出心裁,从古代的骷髅到现代的面具,从兽皮到现在的奇装异服,从夸恐怖的南瓜头到狞笑丑恶的巫婆,既诙谐又轻松。甚至有人把自家的房子打扮成一座鬼屋,门口是硕大的黑蜘蛛和黑猫警长把门儿,窗户里面蓝光闪闪,鬼火荧荧,不时还有小鬼儿探出头来,发出瘆人的狞笑。

在万圣节中,人们尽情释放自己,不拘于传统的祭祀仪式,不断创出新颖活动。这些节日文化载体早已超出了最初的祭祀功能,成了人们自娱自乐、减轻压的“减压阀”。四、节日内涵分析。人们生存形态必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式与内容。数千年来,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古时主要靠手工劳动, 对单个家庭来说, 家庭的兴旺与劳力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清明节  美食  传统  清明节有什么和什么  这些清明节传统美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