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说,就算是循环变化的事物,如果你不知道极点在哪里极点何时到来,这句话也就是一句事后诸葛亮的说法。比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听起来很有道理,很大智慧,但是,请问,这里的久如何度量,多久算久?是十年、百年还是千年?是固定的还是变化的,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的?这些粗糙的观察和总结根本不是大智慧,更不是什么普遍的原理,因为根本就没有总结到原理这样抽象的级别,无非是一些朴素的观察和感悟和感叹。

就像孔夫子站在河边,看河水奔流不息就感叹了一句“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这不是原理。那说了这么多,什么是原理呢?对于奔流不息的河水来说,原理是万有引力,更进一步的必须找到万有引力的数学表达,并进行验证才能说原理,并进一步的推论到普遍原理,即放诸四海而皆准。而物极必反,哪怕在现象观察的层面上,也随便就能找到反例,比如气球拼命吹,最后只会炸裂,不会重新变小。

你相信传统文化中: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吗?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零点拾韵,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物极必反“物极必反”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走向反面,时常能警示我们任何事情必须要个“度”,自然现象中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它变“缺”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切忌暴饮暴食,否则伤身;古代也有“乐不思蜀”的反面案例……这些都好理解,人们也能获得启发和警示,所以不作为重点讨论。

“否极”不一定“泰来”今天我们重点讨论“否极泰来”,“否”、“泰”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否”卦不好,“泰”卦好,所以从古至今,很多身处逆境或失意落魄之人都用“否极泰来”给自己加油鼓励,结果呢?有的人的确“泰来”了,而有的人却至死也没等到“泰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足球“否”了这么多年也没见“泰来”。原因何在?主要是人们对“否”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用现在的话说是主观能动性。

如何推动“否极泰来”那么,怎么能实现“否极泰来”呢?个人浅见,鬼谷子在《捭阖策》中提到的几句话可以借鉴:“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当然,这句话原意是说的治国理政,但是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呢?“目贵明……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眼睛要亮,而且要借助旁人的眼睛。

一个人只有两个眼睛,视野狭窄,看任何事情可能只是管中窥豹,利用“天下之目”来看则肯定更为全面,更真实,更客观。“耳贵聪……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耳多一定要灵,而且多听旁人意见。要打通信息途径,多听取别人意见,集思广益,去粗取精,最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心贵智……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心智要成熟,想别人之所想。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谢谢邀请! 试答 “物及必反,盛极必衰”,大家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我认为:这既是自然规律所致,也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生老病死、三代兴衰、人各有志等诸多因素,是人们目前无法改更变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竞争的产物。虽然大自然人们没有办法抗拒,而国和家庭的责任是应该按传承的法则,去努力维护发展的!实际中只是靠智者才能如愿。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物极必反  讲究  什么讲究物极必反  为什么会物极必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