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北京学习后,魏永康什么也不会,由于缺乏母亲的照料,他无法适应、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功是什么?有人说,孩子学有所成考上名校;有人说,孩子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有人说,孩子才艺超群当上明星。
“神童”魏永康逝世年仅38岁,他短暂的一生说明了什么?
曾经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创造了许多让无数家长羡慕不已的奇迹:4岁小学毕业,8岁初中毕业,13岁以600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然而,曾经的“神童”却因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而被中科院劝退,38岁去世。走完了短暂的一生。魏永康的一生说明: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欲速则不达。
成功是什么?有人说,孩子学有所成考上名校;有人说,孩子出人头地升官发财;有人说,孩子才艺超群当上明星。而我说,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大的成功。现实生活中,无数家长受精英教育思潮的影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总会想当然的过早的对学生进行早慧早智的教育和培训:孩子还未出生,给胎儿听音乐讲故事;一到三岁,就开始教孩子学孩子背单词;刚上幼儿园,就让孩子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魏永康的童年正是如此:刚出生两三个月,妈妈曾学梅就开始教儿子识字,2岁时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小学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包下家中所有家务,照顾魏永康的生活起居,直到儿子读湘潭大学时,她也一直跟在身边“陪读”。俗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正因为魏母包揽了魏永康衣食住行的一切,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所以到北京学习后,魏永康什么也不会,由于缺乏母亲的照料,他无法适应、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最终在没有拿到学士学位的情况下,被中科院劝退。中国国学讲究:厚积薄发。一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长此以往,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终成正果。魏永康的成长历程恰恰反证了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害处: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不禁让芳草又想起我国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散文介绍的神童方仲永。
方仲永四五岁时,见物作诗,信口拈来。其父暗自窃喜,四处显摆。等到十二三岁,已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了。一代“童星”,最后陨落。冥冥之中,似有巧合。“魏永康”和“方仲永”都含有一个“永”字。他们都是所谓的“神童”,但结果并无二致:未老先衰,一事无成。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孩子一生应该和必须拥有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38岁,即便在任何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人一生如日中天,有所作为的大好年华。可是,命运多舛,时代赋予了曾经的“天才”“神童”以平庸和没落。随着光环的消失,他们最终会被时代和人们所遗忘。在身心健康面前,一切光环和名誉都是浮云,终将成为过往,没有永远。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家里洗衣做饭,扫地购物;让他们到野外嬉戏玩耍,捕蝶抓虫;让他们在学校游戏竞赛。
38岁,女,是选月薪4000,有五险一金的工作,还是选月薪6000,没有社保的工作?
首先月薪4000元是指税前工资还是税后工资?按4000元税前工资命题。养老保险个人8%;医保个人2%;失业保险个人0.5%;住房公积金个人和单位同比例,5%——12%。采用接近中间值9%。合计8% 2% 0.5% 9%=19.5@00(1-19.5%)=3220元/月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都归个人。
所以实际月收入为:3220 4000×18%=3220 720=3940/月。有五险一金4000元,一金计入月收入,所以4000元税前工资,相当于有五险的每月理论领取工资为3940(含住房公积金)。6000元如果个人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为:养老保险月支支出为:6000×20%=1200元。
医疗保险月支出为:6000×12%=720元。6000-1200-720=4080元。两者差别:月工资差额80元。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每月80元买不了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外的三险。显然,月收入6000元没有五险一金和月收入税前工资4000元,有五险一金的比较。后者优势大于前者。如果月收入4000元,是税后工资。
文章TAG:感染者 无症状 新增 17年38岁什么命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