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排列的方位,后人称之,称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本人应用二进制的方法确定了八卦的具体数值,又应用事物运动周期的方法确定了八卦的顺序,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排别方位不同,以哪个排列方位为准呢,八卦类象,是按照卦的形状(卦象)来分类的。
1、“八卦”位置怎么排列的?
谢谢邀请。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易经》卦辞爻辞无八卦位置的描述。是《易传,说卦》给八卦排列位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离,,南方之卦也,,,乾西北之卦也。,,坎水也,正北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道教为争《易》的话语权,只承认不立文字的伏羲八卦,排列八个卦位置,与《易传》排位置不同,如,乾南,坤北,
不同排列的方位,后人称之,称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排别方位不同,以哪个排列方位为准呢?没人能说明白,关键是,八卦方位不管如何排列,都与《易传》“象”辞相矛盾,如,既然“乾为天,坤为地”,则,天在头顶上,不是西北面,也不是南面。地在脚底下,不是在西南面,也不是在北面,博大精深,其实,漏洞百出,不堪一击。
2、八卦的起源是什么?
答:我们所处环境的万象变化跟昼夜长短息息相关,举个例子:白昼短到一定程度,晨露就会凝霜不化,绝大部分的草木就会停止生长,那些例外的也会极大的放慢了生长,迁徙性的鸟兽开始因为食物而迁徙,个别不迁徙的鸟兽也会大大改变习性。伏羲弄清了昼夜变化的内在原理,制作了大历八卦,他观察到:现象1:白昼越短的日子,太阳高度角越小;白昼越长的日子,太阳高度角越大。
(⚠️得出:昼长与太阳高度角有关)现象2:太阳从东片升起西片落下,总是在不偏东不偏西的时候达到弧顶,投下一天中最短的影子,即正北的影子全天最短,(⚠️得出:太阳升到最高,总是对应影子转到正北)现象3:正北前投下的影子和正北后投下的影子总是隔着正北影子,一一对称,影子长度和影子转角都完全对称。也就是说早上太阳的运行和下午的完全对称,
(⚠️得出:要把太阳高度角变化和太阳水平转角变化放在一起研究,相互印证)现象4:在杠杆的远端画一个大圆,杠杆的近端就会画出一个小圆。(⚠️得出:把太阳看成杠杆的远端,木杆杆顶看成杠杆支点,支点到投影壁的距离始终不变;太阳远端、支点、投影壁近端这三者不就构成了杠杆吗?不就可以复制太阳轨迹吗?)应对:(⚠️⚠️把圭表排成一圈)即:挖个半球型的大坑,在坑心位置立一根木杆,杆长等于半径,坑面刻上经纬线,
经线用来观察太阳水平转角变化;纬线用来观察太阳高度角变化(⚠️给文盲解释一下:日出时,阳光平射过来,阳光和木杆成90度,坑面上木杆弧影等于90➗360圆长;慢慢的,阳光和木杆成60度时,木杆弧影等于60➗360圆长;慢慢的,阳光和木杆成45度时,木杆弧影等于45➗360圆长;太阳高度角每变化1度等于木杆弧影变化1➗360圆长)如果太阳高度角均匀张大,木杆的弧影就会均匀变短。
⚠️先看看太阳高度角是否均匀变化?在9点、10点、11点、12点位置画上经线,目的是保证水平转角均匀等份,把这4条经线做上刻度,杆影转到这4条经线时,分别记好刻度。马上能得出结果:4个数据有等差关系,太阳在垂立面上是均匀转角爬升。OK!⚠️初步结论:太阳运行很可能是,水平匀速转角运动,搭配两段,立面匀速转角运动,
投影轨迹示意图(“易”字来源)伏羲发现1⚠️:留影轨迹都是形状相同的弧行线,这些半径相同的弧形线在同半径的球面上相互平行。任意选2条弧行线,观察杆弧影长短变化,经检验它们在立面上都是一样的匀速转角运动,⚠️伏羲得出结论:这些弧行线上午在立面均匀转角,木杆弧影依着经纬度均匀下降;这些弧行线下午在立面均匀转角,木杆弧影依着经纬度均匀上升。
文章TAG:八卦的年份怎么排列 八卦 年份 起源 排列 八卦的年份怎么排列 八卦的起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