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二级心理咨询师马琳不知道您说的这个社交恐惧常态是恐惧社交中的什么。象征原始的心理创伤事实,是女孩患社交恐惧的主谋,女孩后来害怕再受伤的防范观念和行为,是女孩固着社交恐惧的同谋,社交恐惧的本质是由于自我价值感低,也就是自卑心理,导致自己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他人的负面评价会引发自己的羞耻感,羞耻感会转化为恐惧,进而逃避人群,逃避社交场合。

1、我该怎么做克服心底对社交的恐惧?

我该怎么做克服心底对社交的恐惧

谢谢尕刁人先生邀请!瞧瞧你的网名取的,你觉得好听吗?能给自己取个这名字,那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很各色?社交场合最怕各色,不说话刚好,一说话就能把人聊死,别人不见你就想你,一见你就反感,现代人都比较肤浅,心里有啥都写在脸上。你自己又很敏感,那你觉得自己能不社交恐惧吗?想破社交恐惧容易呀!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社交场合记住一句话,并将这句话雕刻在心里,话到唇边留半句,越想说的话越要克制自己不说,越想做的事,越要在心里叫停,用脑袋思考十秒钟再做,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恐惧多出于自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你那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你干嘛!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自己的人生自己活,谁能替你活?社会场合的魅力在于微笑,在于说话有分量,每一句话中都透着涵养,被别人认可,都是自己行为举止赢得的,你具备这些品质,哪里还有恐惧之说,

2、什么是社交恐惧?有社交恐惧症怎么办?

人是群居和关系的动物,对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朋友、恋爱婚姻关系的需要是最本质的需求。可有些人,既渴求人际关系又惧怕人际关系,我的来访者小余,18岁,主要表现是见陌生人时,害怕自己的表情抽搐,经过了解和分析,清楚了她恐惧的原始心理事实是:刚上初一时在班级作自我介绍,口误把自己的性别说成“男”而引得哄堂大笑,回家后照镜子,发现自己表情僵硬,嘴巴有抽动,难看极了。

这一事件和事件在她内心造成的羞怯和耻感,是女孩有社交恐惧的主因,即病症的初级条件;而女孩自那以后所表现的反复照镜子-害怕照镜子、经常逃避上学、完全回避集体活动,不与人交流,尤其是让她报持这些反应的内心想法或叫主观意念——如“自己的确不会说话”“自己的表情的确难看”“我不想别人知道我有人际交往障碍”“无法想象我再受到哄笑会怎样”等自我否定思维,这些是女孩形成社交恐惧症的继发条件反应,即病症的次因,

象征说,原始的心理创伤事实,是女孩患社交恐惧的主谋,女孩后来害怕再受伤的防范观念和行为,是女孩固着社交恐惧的同谋。一个刀割伤,单有主因——不小心被刀伤,充其量只是刀划了一个口子的疼痛,伤口本可以自愈,而只有向伤口撒盐的做法(如用脏手挤压、脏水擦洗、用脏布包扎)才会化脓感染,酿成病灶,对应一个孩子的犯错,当他第一次犯错或犯错本身,并非问题,而父母对孩子犯错所采取的——人格否定性斥责、打骂等态度,以及这些态度在孩子内心所产生的“坏自我认同”,这些继性发原因才是导致孩子习惯性犯错,或者成为问题孩子的关键。

继发条件反应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反过来又强化着恐惧症的恐惧感受,从这一角度看,继发条件反应是恐惧症的真正元凶,是主谋。继发性的条件反应,实际就是避免焦虑的种种防御反应,之所说它是恐惧症的元凶,是它重重防卫着“预期恐惧心理”。而恰是预期性恐惧,使得患者内心产生着无限重复的恐惧性担心,由此形成越是担心,担心就越重的恶性循环,

因此,对防御分析的目标,是让恐惧者认识到这一恶性循环,是怎样被他的防御性条件反应所致。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望患者考虑改变对恐惧感的反应模式,如他可能会考虑,不再重视症状,而重视对症状的承认和接纳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可望对隐蔽性防御模式作进一步分析,所谓外显的防御形式有逃跑、躲避、不停地说话或做事、不停地洗手等等,隐蔽的防御模式有压抑、隐忍、意象外化、投射性认同等等。

恐惧症最常见的隐蔽性防御是意象外化,意象外化的概念解释:一种主观的意象变成了客观的真实。有很多的社交恐惧,是因为过去在某人的否定或伤害时,自己没有作适当的反击、把敌意情绪给压抑了,以致后来越来越不敢在需要表达敌意时正常地表达情绪,当在“亮相”了与我的恐惧情绪有关的人物时,要把当时该表达而没有表达的意思和情绪对他(她)道出来。


文章TAG:大家怎么看待社交恐惧  社交  恐惧  看待  大家怎么看待社交恐惧  什么是社交恐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