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所说的“脑后有反骨”,指的是什么呢。所谓反骨,不过是因为脑后有突出的地方,这块地方因为处于脑后,眼睛在前,看不到,自然称为“反骨”了,医学上说“反骨其实是枕骨,又名后山骨”也有在额头凸起,耳后凸起的反骨,根据物理的说法,反骨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性的,指的是枕骨,又名后山骨。
1、反骨是什么?
谢邀,。,。这个问题问的有意思,说起反骨,我最先想到魏延。医学上说“反骨其实是枕骨,又名后山骨”也有在额头凸起,耳后凸起的反骨,历史上很多人都被贴上“反骨”标签,而被处死。可见这是一种政治手段,很多朝代都聘用相师,其作用就是挑选人才,宫女,甚至是后妃,以有没有反骨作为主要标准之一。古代相学上,有“反骨”代表这个人才有余而德不足,精力旺盛,其不善而控之,
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所谓的脑后有反骨指的是什么呢?你怎么看?
这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情节,遍翻史书,所谓“反骨”只出现过一次。那是记载在《北齐书.皇甫玉传》,皇甫玉擅长摸骨和相面,曾经为北齐权臣高归彦相面,对高说,阁下会位极人臣,但是不要谋反哦,高归彦辩解说,我怎么可能会谋反?皇甫玉回到:“不然,公有反骨”,果然日后高归彦造反了。但是,皇甫玉并没有说明反骨长在哪里?是脑后还是屁股后?那么根据《反经.察相篇》里记载,有一种九反骨,说的是“眉上骨斗高者,有包藏之志,
”所以,《反经》说的“九反骨”和《三国演义》里的“脑后反骨”不是一回事。而且,“包藏之志”不代表有反心,只能说把志向隐藏起来,不为外人所见,有城府,所以,罗贯中所说的“脑后有反骨”,指的是什么呢?根据物理的说法,反骨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性的,指的是枕骨,又名后山骨。上面突出处,为“脑杓”,下面突出者,称为“完骨”,
所以,所谓反骨,不过是因为脑后有突出的地方,这块地方因为处于脑后,眼睛在前,看不到,自然称为“反骨”了。这和这个人会不会谋反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无论从迷信的相术上还是科学上,罗贯中这一说,都站不住脚。那么从正史的记录上看,诸葛亮是否对魏延有偏见,欲除之后快?魏延有没有谋反呢?这两点都不成立,我曾经已经写过一篇反对两种观点的问答,这里就简单的提一下,
首先,诸葛亮对魏延没有半分成见,反倒是对魏延很包容,这是从《三国志》的角度来说的。诸葛亮何以包容魏延呢?其实很无奈,蜀汉大将凋零,特别是荆州集团里的大将损失惨重,此时诸葛亮是需要魏延的,来保证整个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蜀汉军事,魏延和赵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所以,魏延虽然也尊敬诸葛亮(蜀汉和荆州集团老大),不过因为诸葛亮不用他的“奇计”而很有怨言,然而诸葛亮并没有责怪过魏延,反而因杨仪和魏延不和,而心情郁闷,这也导致了魏延最终被杨仪诬陷谋反而死。
当时,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除了诸葛亮,军事以赵魏延,赵云为首,文臣则是蒋琬和杨仪,结果魏延和杨仪不和,诸葛亮怎么会开心得起来呢?而且魏延的军事水平高超,能攻能守,北伐大将的最佳人选,杨仪善于筹划调度,最适合作为魏延的后勤支撑,二人不和,影响了的是蜀汉的大局。所以,诸葛亮死后,魏延被诬陷谋反,杨仪的陷害和魏延的个性责任最大,无关诸葛亮,
3、号称“脑后有反骨”的魏延,在三国时期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
魏延在蜀营中非刘氏嫡糸,属杂牌军,他不能象关、张、赵云、孔明等受到刘备的信任。他是从刘表到韩玄到刘备,三易其主,最后长从刘备,有不从一而终的历史前科,且他能力又很强,刘氏集团必定对他时常提防,恐其反复,故内定其脑后有反骨,谨慎使用的策略。对他只是使用他的能力,不让他进入核心机构,至于魏延其人,余以为其反荆州,反长沙皆出于正义,投刘备全出于真诚,是忠义之士。
4、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不相信魏延?为什么说他脑后有反骨?
文章TAG:脑后有反骨是怎么回事 反骨 脑后 魏延 回事 号称 脑后有反骨是怎么回事 号称脑后有反骨的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