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本来就是祭祀烧纸的节日,岂有清明当天不烧纸的道理。告诉他们,清明节不兴烧纸,深夜在十字路口烧纸是七月半中元节的习俗,清明节烧纸祖宗是拿不到钱的,我着重想说的是清明烧纸,应该禁止,要在清明前三五天上坟烧纸,给逝去的亲人送钱,突然有人提出,“清明当天不烧纸”,“女儿不上娘家坟”的说法,真的让人莫名其妙。

1、快到清明了,在市内夜间烧纸怎么管理,污染严重怎么杜绝?

快到清明了,在市内夜间烧纸怎么管理,污染严重怎么杜绝

两个字,教育!告诉他们,清明节不兴烧纸,深夜在十字路口烧纸是七月半中元节的习俗,清明节烧纸祖宗是拿不到钱的。再告诉他们,清明节正确的打开方式,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把清明节有叫“挂清明”,就是用素纸裁成长条,压在坟头上,其他什么都不用做,因为时代的进步,在祖宗坟前放一束鲜花,磕三个响头是最好。

如果是游子,没有办法到祖坟前的,也可以在家里做一桌好饭,吃饭前摆好碗筷,象征性的在碗里盛点饭,夹点菜,然后点几点酒在地上,招待一下列祖列宗也可以,另外,清明清明,天清气明,表明冬天已经结束,春天已经到来,是个庆祝春节到来的节日,除了祭祖之外,出去踏踏青,赏赏花,跳跳广场舞,也是一种祭祖的方式,后人们日子过得好,哪个祖宗不高兴。

2、怎么看待清明节烧纸放炮和土葬?

2、怎么看待清明节烧纸放炮和土葬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一是清明节烧纸放炮问题。二是土葬问题,第一个问题:清明节烧纸放炮问题。清明节扫墓祭祖、烧纸放炮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人们以此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从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来讲,应该大力提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逐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比如,对环境的污染。烧纸放炮产生的烟尘,很长时间不能消散,灰烬纸屑遍地都是,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容易引起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2018年2月6日四川省《遂宁日报》报道,仅35天时间,该市就发生山火上百起,而因扫墓祭祖引发的火灾便占了七成,不少人因为扫墓祭祀引发山火而受到处罚甚至判刑。

很多地方比遂宁市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移风易俗,改变祭祀方法。比如,可以开展网上祭祀,既表达了祭祀者的哀思之情,又彻底消除了上述可能的风险,避免了很多人千里返乡、舟车劳顿和路途安全隐患,还大大节约了成本,实在是一举多得。另外,也可以采取由各地政府划定区域或指定地点进行烧纸放炮,切实加强防控,确保不发生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土葬问题。土葬起源于原始社会,古时讲究入土为安。现实证明,土葬这一安葬方式弊病很多,主要是大量占用耕地、耗费人力财力物力、造成环境污染和消防压力等,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青岛崂山,36万亩山林中散布着6.5万座散乱坟墓,东陈村原先有20亩坟地供村民安葬逝者,但是近年来随着坟头越来越多,20亩坟地早已不够用了。

因此,殡葬改革势在必行,政府也非常重视,据2019年4月5日央视网消息:“根据我国殡葬改革的目标,在火葬区要全面推行骨灰集中规范安葬,鼓励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到2020年生态安葬比例计划达到50%以上。”我们相信,随着政府的政策要求、大力倡导和老百姓观念的变化,殡葬工作会更加适应发展、绿色文明,

3、清明烧纸从什么时候有的?

3、清明烧纸从什么时候有的

谢邀:中国人以纸代替钱焚烧祭祖应该是从汉或以后开始的。在历史上,人类很早就有祭祀活动,祭天地鬼神,用牲畜禽类如牛猪羊鸡等做为祀品,有着繁琐的祭祀内容,史书都有详细记载,民间上坟祭祖的日子,一年一共有三次,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共三天,称为鬼节,到这一天,孝子就要到祖上坟地摆供品上香烧纸敬酒。祭祖烧纸是怎么开始的,有传说蔡伦的哥哥蔡莫开始,也有说某寺庙的小和尚偶然引起的,众说不一,也没法考证。


文章TAG:2019清明怎么兴烧纸  烧纸  清明  市内  夜间  管理  2019清明怎么兴烧纸  在市内夜间烧纸怎么管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