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端午节我们应该说快乐还是应该说安康这个问题而言,本人很喜欢说安康。之所以有人提出端午节忌说“端午节快乐”,理由是,端午节是一个祭祀、悲壮的日子,如果像其他节日一样互道“节日快乐”,似乎很不合时宜,无论是说“快乐”还是说“安康”都是给人以美好的祝愿初衷都不错,问题是端午节本来就是一个祭祀祈福的节日说祝人家节日快乐总感觉有点怪怪的,例如在清明节说节日快乐一样。
1、端午节可以说“节日快乐”吗?在端午节该怎么说祝福语?
端午节是个不平常的节日,说来话长,各有各的看法,争论不休,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其实就祝福语的四字之争,快乐与安康,我在这里说句公道话,有快乐没有安康不行,有安康没有快乐也无趣,当然端五这一天,是不大平静的一天,伟大的人学家,诗人屈原先生在这一天选择投江远离世间,其中还有战将伍子请等也相继投江,人民因对他的选择感到遗憾,惋惜与崇敬,自发式进行纪念,将粽子,包子等投入江内表示人民的忆奠,
从此就形成了人间的端午节,形成了吃粽子,吃包子的由来。拿历史文化讲,端午插艾叶,香蒲等就是用来防毒防害,防不吉利,端午用互道安康的说法是非常对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安康吉利之日,防患消除怨日和不干净的毒月毒日,现在是幸福社会,一切的一切不会复古重来,怨日,毒日现已不成现实,大家都过着吉祥,安康,幸福,欢乐的小康之日,所以我说现代的瑞午与历史瑞午变更了,安康,快乐的用词也就无须哪么去讲究,去理论了,我们要以更有特色,更有理智,更有文明的做法,去倡导怀念端午节伟大诗人的怨日,慰灵他如果出生在现代的社会,根本就没端午不幸之事的发生,这本是时代的背景,无法去理解和理论当时的悲剧产生。
2、“端午节”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
邯郸磁县山区将端午节称为“五月单五”,吃什么?记得小时候可愿意过五月单五”了,因为当时国家刚解放十几年,又遇上了灾荒年,苏联的断交,还让赔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生活水平较低,一年只能吃十来次麦子面食,大米没有,粗粮也少,根本吃不饱,吃个红薯还是大人照顾可怜的,所以一直盼着过节,只有过节才有可能吃上好饭,
我们这儿有个风俗,生个女儿是个“麻糖蓝”(麻糖是油条一类的偏目形油炸食品),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单五(端午节)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送麻糖,八月十五(中秋节)送月饼。大姐在北京路远回不来,二姐嫁到了邻村(一里)是肯定要回来送麻糖的,早几天就一直念道着想吃麻糖,吃上麻糖时可高兴了,吃的真香啊!过五月单五中午一般都是吃面条,有轧的有拽的,条件不好的只能吃轧面条,因为只有纯麦子面才能拽成面条,粗粮配点好面(麦子面)只能轧面条。
3、端午节快乐和端午节安康,你倾向于说哪一个?面对不同的人该怎么说?
对于端午节我们应该说快乐还是应该说安康这个问题而言,本人很喜欢说安康!“快乐”是指欢乐使人高兴或者满意;“安康”指人身体健康生活平安,无论是说“快乐”还是说“安康”都是给人以美好的祝愿初衷都不错,问题是端午节本来就是一个祭祀祈福的节日说祝人家节日快乐总感觉有点怪怪的,例如在清明节说节日快乐一样!“安康”更体现出中国汉字文化的内涵平安,健康,平安二字值千金。
它比“快乐”所表达的更具深意还是两个祝愿(起码“安康”的连笔画都比“快乐”的多了对不?),这里面就可以看出了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一个“快乐”对于一些节日来说的确是简单化了一些,少一份文化的底蕴,少了一份汉字的音韵美;少了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其实对于端午节应该说“快乐”还是“安康”这并没有硬性要求,每一句善意的话我都接受,每一句祝福我都收纳!但是总体而言,在端午节我还是喜欢说一句安康!关键的是端午节对于上班族来说有假期上班的话还可以有三工,对于学生党来说还可以放假回家,对于老人家在说还可以跟小辈在一起共享天伦,对于我来说我还可以有粽子吃啊!不错了端午节马上就到了,小生在此祝愿各位:端午安康!(上图来源网络)。
文章TAG:端午节应该怎么说 端午节 家乡话 端午节应该怎么说 端午节用你们家乡话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