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寺庙里的副寺都是负责什么的

副寺,即监院之副。其所管执,与监院同,凡事与监院和衷其济。一切烦杂琐碎之事,监院不及照管之处,赖副寺治理。财米出入,随上日记,收管支用。令库头每日收支若干,签定飞单,呈方丈谓之日单。十日合次,谓之旬单,一月一结,一年通结,或每月十四三十,到客堂会两序,逐一结算,有无兼管,谓之日黄总簿。方丈库房各一本。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管财务、后勤等日常行政事务的寺院领导。 中华复兴社出品 希望能帮到你~

请问寺庙里的副寺都是负责什么的

2,汉语里说年近旬中的旬是多长时间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所以,比喻年龄的旬是十二进制。
生肖12年为一旬,如果用旬比喻年龄的话,应该为12进制,形容其他时间日期为10进制
你好,你为何说一旬是十二天呀,旬是古人的记时方法呀,十天为一旬啊,古人计时是以十天干为主,十二地支为副计算时间的啊,,所以旬是十进制啊,,我不知道具体的出处,我想旬的计时方法可能不是一个人能作到的,这是中华祖先的智慧结晶吧.不知满意吗,,
人到六十之后到九十才用旬来代岁之说,零头不记,只有六,七,八,九旬没有百旬之说!
年过半旬、就是说过半百过五十岁吧
一般一旬为十日年旬为十年
古代汉语中 旬是十年的意思如七旬就是七十岁.

汉语里说年近旬中的旬是多长时间

3,一个树心旁一个旬一个子是什么字

恂xún 部首笔画 部首:忄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NQJG 五笔98:NQJG 仓颉:PPA 笔顺编号:442352511 四角号码:970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42 基本字义 1. 相信:“且~士师之言可也”。 2. 畅通:~达。 3. 〔~~〕a.担心的样子,如“吾~~而起,视其缶”;b.谦恭谨慎的样子,如“孔子于乡党,~~如也,似不能言者”;c.同“循循”。 4. 恐惧,惶急:~惧。 详细字义 〈形〉 1. 恐惧 [fearful] 木处则惴慄恂惧。——《庄子·齐物论》 2. 又如:恂慄(恐惧战慄);恂惧(恐惧) 3. 严肃恭谨 [respectful] 恂恂如也。——《论语》 恂,栗也。——《礼记·大学》。注:“字或作峻。言其容貌严栗也。”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汉书·冯参传》 4. 又如:恂恂自下(谦虚有礼,不以地位之高而自居);恂实(恭顺朴实);恂谨(恭顺谨慎) 5. 畅通 [unimpeded] 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庄子》 6. 又如:恂达(通达) 〈副〉 1. 的确;确实 [indeed] 为下国恂蒙。——《大戴礼记》 常用词组 1. 恂恂 xúnxún [be careful and cautious] 小心谨慎的样子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恂Xún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心,旬声。本义:相信,信任) 2. 同本义 [trust] 恂,信心也。——《说文》 恂,信也。——《方言一》 为下国恂蒙。——《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列子·周穆王》 3. 诚信 [be in confidence] 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书·立政》
“一个树心旁一个旬一个子”的字:惸,拼音:qióng 。  惸  拼音:qióng  释义:  1. 没有兄弟的人。《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於上,而其长弗达者,立於肺石。”郑玄?注:“无兄弟曰惸。”  2. 孤独。《诗经?小雅?正月》:“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3. 忧愁。“惸惸”。

一个树心旁一个旬一个子是什么字

4,忄旬念什么

恂xún Xú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恂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恂 xún部首笔画部首:忄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五笔86:NQJG 五笔98:NQJG 仓颉:PPA笔顺编号:442352511 四角号码:970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42基本字义1. 相信:“且~士师之言可也”。2. 畅通:~达。3. 〔~~〕a.担心的样子,如“吾~~而起,视其缶”;b.谦恭谨慎的样子,如“孔子于乡党,~~如也,似不能言者”;c.同“循循”。4. 恐惧,惶急:~惧。详细字义〈形〉1. 恐惧 [fearful]木处则惴栗恂惧。——《庄子·齐物论》2. 又如:恂栗(恐惧战栗);恂惧(恐惧)3. 严肃恭谨 [respectful]恂恂如也。——《论语》恂,栗也。——《礼记·大学》。注:“字或作峻。言其容貌严栗也。”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汉书·冯参传》4. 又如:恂恂自下(谦虚有礼,不以地位之高而自居);恂实(恭顺朴实);恂谨(恭顺谨慎)5. 畅通 [unimpeded]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庄子》6. 又如:恂达(通达)〈副〉1. 的确;确实 [indeed]为下国恂蒙。——《大戴礼记》常用词组1. 恂恂 xúnxún[be careful and cautious] 小心谨慎的样子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恂 Xún详细字义〈动〉1. (形声。从心,旬声。本义:相信,信任)2. 同本义 [trust]恂,信心也。——《说文》恂,信也。——《方言一》为下国恂蒙。——《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且恂士师之言可也。——《列子·周穆王》3. 诚信 [be in confidence]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书·立政》
恂 xún 相信:“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畅通:恂达。 〔恂恂〕a.担心的样子,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b.谦恭谨慎的样子,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c.同“循循”。 恐惧,惶急:恂惧。 笔画数:9;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352511
XUN,2声
恂 xún
恂xún Xú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恂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恂 xún部首笔画部首:忄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五笔86:NQJG 五笔98:NQJG 仓颉:PPA笔顺编号:442352511 四角号码:970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42基本字义1. 相信:“且~士师之言可也”。2. 畅通:~达。3. 〔~~〕a.担心的样子,如“吾~~而起,视其缶”;b.谦恭谨慎的样子,如“孔子于乡党,~~如也,似不能言者”;c.同“循循”。4. 恐惧,惶急:~惧。详细字义〈形〉1. 恐惧 [fearful]木处则惴栗恂惧。——《庄子·齐物论》2. 又如:恂栗(恐惧战栗);恂惧(恐惧)3. 严肃恭谨 [respectful]恂恂如也。——《论语》恂,栗也。——《礼记·大学》。注:“字或作峻。言其容貌严栗也。”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

5,唐朝管钱的是什么官

户部尚书和度支使有相关职能唐代后期主管财政收支的重要官职。魏文帝曹丕时始置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两晋南北朝也都以度支尚书主管财政。隋改度支为民部﹐唐改称户部﹐下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其中度支司掌握军国用度的收支﹐筹划财源﹐调拨物资﹐量入为出﹐掌握经费﹐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开元以前﹐由本司郎中﹑员外郎专管﹐“郎中判入(处理收入之案)﹐员外判出(处理支出之案)﹐(户部)侍郎总统押案(总阅后签名)”﹐不以他官介入。
上面说的是清代的官制,不是唐代。唐代由户部掌管钱粮,在中央,左丞掌管户部,左丞相辖诸司,纠正省内,勾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通判都省事。以下摘自《旧唐书 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户部尚书一员,正三品。隋为民部尚书,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太常伯,光宅元年改为地官尚书,神龙复为户部。侍郎二员。正四品下。因隋已来改易名位,皆隋尚书也。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田户、均输、钱谷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 郎中二员,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员,从六品上。郎中、员外,自隋已来,随曹改易。 主事四人,从九品上。 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四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分理户口、井田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出,为贡赋之差。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迨八百焉。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余则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凡天下之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六百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六十一。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凡天下之户,量其资定为九等,每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凡户之两贯者,先从边州为定,次从关内,次从军府州。若俱者,各从其先贯焉。乐住之制:居狭乡者,听其从宽;居远者,听其从近;居轻役之地者,听其从重。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巧作器用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步二百有四十为亩,亩百为顷。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凡给田之制有差,园宅之地亦如之。凡给口分田,皆从便近。居城之人,本县无田者,则隔县给授。凡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毕十二月。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富,先多后少。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凡官人及勋,授永业田。凡天下诸州有公廨田,凡诸州及都护府官人有职分田。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凡庸调之物,仲秋敛之,季秋发于州。租则准州土收获早晚,量事而敛之。仲冬起输,孟春而纳毕。本州纳者,季冬而毕。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亦定为九等。凡岭南诸州税米,及天下诸州税钱,各有准常。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闻于乡闾者,州县申省奏闻,而表其门闾,同籍悉免课役。有精诚致应者,则加优赏焉。凡京司文武职事官,皆有防阁。凡州县官僚,皆有白直。凡州县官及在外监官,皆有执衣。凡诸亲王府属,并给士力,具品数如白直。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充。凡食封,皆传于子孙。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师,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元日,陈其贡篚于殿廷。凡京都诸县令,每季一朝。 度支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龙朔改为司度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令史十六人,书令史三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判天下租赋多少之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每岁计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其迟速。凡和籴和市,皆量其贵贱,均天下之货,以利于人。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凡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轻重贵贱、平易险涩而为之制。凡天下边军,有支度使,以计军资粮仗之用。每岁所费,皆申度支会计,以长行旨为准。 金部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龙朔为司珍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九品上。 令史八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判天下库藏钱帛出纳之事,颁其节制,而司其簿领。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凡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斗为大斗,十斗为斛。凡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凡积秬黍为度量权衡,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之制用之。内外官私,悉用大者。凡库藏出纳,皆行文榜,季终会之。若承命出纳,则于中书、门下省覆而行之。百司应请月俸,符牒到,所由皆递覆而行之,乃置木契,与应出物之司相合。凡官私互市,物数有制。凡缣帛之类,有长短、广狭、端疋、屯綟之差。凡赐十段,其率绢三疋,布三端,绵三屯。若杂彩十段,则丝布二疋,?二疋,绫二疋,缦四疋。若赐蕃客锦彩,率十段则锦一张,绫二疋,缦三疋,绵四屯。凡遣使覆囚,则给时服。若诸使经二年不还,亦如之。凡时服称一具者,全给之,一副者,减给之。正冬之会,称束帛有差者,皆赐绢,五品已上五疋,六品已下三疋,命妇视其夫、子。 仓部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度大夫,咸亨复也。 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从九品上。 令史九人,书令史二十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判天下仓储,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凡中外文武官,品秩有差,岁再给之。乃置木契一百枚,以与出给之司合。诸司官人及诸色人应给食者,皆给米。凡致仕之官,五品已上及解官充侍者,各给半禄。即迁官者,通计前禄,以充后数。凡都已东租纳含嘉仓,自含嘉转运以实京太仓。自洛至陕为陆运,自陕至京为水运,置使,以监充之。凡王公已下,每岁田苗,皆有簿书。凡义仓所以备岁不足,常平仓所以均贵贱也。

6,农历闰年是怎样确定的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于是有了农历闰年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的同一时间。(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一、 推算年干支口诀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2014年为甲午等。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虽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时干支口诀 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三、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
现在所用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或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这一个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农历闰月的设置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家的杰出创作,为中国所独有,是我国各地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具体反映,它与阴历没有关系。“二十四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每月两个节气,上半年是每月的6日和21日,下半年是每月的8日和23日,最多相差一两天。在农历中,通过设置闰月将“二十四节气”恰当地分配在各月中,使之有稳定的季节特征,故“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设置闰月,古人将从立春始至大寒这24个节气中逢单数者(立春、惊蛰……小寒)称为“节气”,逢双数者(雨水、春分……大寒)称为“中气”,且规定,农历月份(月序)由相应中气决定,即每个月中必须包含一个中气,如以雨水定正月,以春分定二月……依次类推,以大寒定腊月。这就是“以中气定月序”法则。一年中多数农历历月都含有中气,但由于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的平均长度(30.5天)比一个朔望月的长度要长,故当月的节气和中气的日期都要比上个月的要推迟一两天。当推迟到某个月只含有节气而无中气时,就定该月为上个月的闰月。这是因为农历把闰月看作是前一个月的重复,意为副月。如农历甲申(猴)年(2004年)二月后面一个月只含有一个节气(清明)而无中气(谷雨)。谷雨移到下一个月的初二去了,故该月就定为闰二月。 我国农历闰月的设置采用的是“19年7闰法”,即19年中含有7个闰月,平均2~3年出现一个闰月。设置闰月使农历年有平年(354天左右)和闰年(384天左右)之分。有闰月的农历年即农历闰年,其长度超过阳历一个回归年,反之,没有闰月的农历年即农历平年,由于其长度短于阳历一个回归年。
http://www.bloghome.cn/posts/25090 ...... 查找了一下闰年的算法,记录一下: 计算是否是闰年,其实关键是闰年的算法,也就是闰年的来历。先看完下面的资料,估计就大体明白了。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 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 ------------------------------------------------------------------------------------------------------ http://www.baidu.com/s?wd=%c8%f2%c4%ea%b5%c4%cb%e3%b7%a8&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2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成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产生原因  通常的解释都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取整数365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的年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了大家怎么计算,都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故四年于2月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虽然是100的倍数,也是平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则是平年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于是有了农历闰年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的同一时间。(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一、 推算年干支口诀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2014年为甲午等。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虽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时干支口诀 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三、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
产生原因  通常的解释都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取整数365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的年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了大家怎么计算,都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故四年于2月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虽然是100的倍数,也是平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则是平年。
农历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确定,它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成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文章TAG:副旬  请问寺庙里的副寺都是负责什么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