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歌圩节——又叫“三月三”、“歌婆节”,是壮族传统歌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 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雪顿节——藏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藏历六月底七月初。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那达慕——蒙古族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2015年中国古尔邦节为公历9月24日(星期四),联合国公布的日期为9月23日。  节日时间  穆斯林使用的历法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用于农耕、畜牧,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与公历基本相同。太阴历为阿拉伯传统历法,用于宗教事务,一年354天或355天,与太阳历的四季轮回相差10—11天。古尔邦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时间在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肉孜节(开斋节)后七十天左右。  在伊斯兰历法系统中,古尔邦节的日期是固定不变的。但以公历计算,其日期则呈变化不定状。原因是伊斯兰历法基于月亮的运行,而公历系统则基于太阳的运行。二者相差10—11天。因此,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关系,古尔邦节在全球各地的日历时间不尽相同。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3,56个民族的节日是什么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民族 主要节日 时间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我也想知道,我老师给我的试卷上问:“太阳生日”是什么民族的节日,搞得我头都大了,烦啊烦。
国庆节
春节新年
那就是十月一日国庆节

56个民族的节日是什么呀

4,56民族中的独有的节日

彝族 火把节 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石林、楚雄、大理 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 二月初八 大姚、双江 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 二月初八 石林 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 二月初八 景谷 跳芦笙舞 赛衣节 三月二十八日 大姚 赛衣 三月会 三月二十八 牟定 赶集、跳舞 虎节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 双柏县小麦地冲 跳舞 白族 三月街 三月十四至十六日 大理 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大理 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 六月二十五日 大理村寨 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 日期不一 大理 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 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 七月末八月初三天 剑川 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 一月三日 屏边、永善 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 五月十五日 丽江 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 节期不定 丽江 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 三月七月 牲畜交易 三朵节 二月初八 丽江 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 七月中旬 丽江 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 七月二十五日 泸沽湖 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 一月十五日 潞西、陇川 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 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 藏历除夕 迪庆 跳神节目 赛马会 五月初五 中甸草场 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 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 五月初五 迪庆 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布依族 牛王节 四月八日 罗平、富源 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 版纳、德宏 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 景谷 采花献佛 送龙节 公历一月 西双版纳大勐龙 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 一月一日 墨江 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 二月属龙日 金平 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 八月第一二个龙日 红河 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 六月 红河 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 十月 思茅、红河 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 二月二日 红河 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 三月第一个属牛日 思茅 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 三月 富宁 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 二月八日 怒江、保山 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 腊月或正月上旬 怒江 赛歌、沐浴 澡堂会 春节 迪庆 沐浴、交友 回族 开斋节 回历十月一 昆明等地 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 回十二月 昆明等地 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 十月 澜沧 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 正月初一 澜沧、孟连 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 立夏日 澜沧县 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 腊月 西盟、沧源 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 五月二十九日 文山、红河 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 五月五日 宁蒗 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 九月十五日 怒江、德宏 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 三月 版纳 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 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 富源 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 腊月 贡山 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 六月 版纳 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 三月十五日 怒江峡谷 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 腊月二十九日 怒江峡谷 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

5,火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神节是汉族的节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入夜,后生辈齐集村头,高举柴把排成长列,点燃后奔跑着朝西南方向把“火神”送到原野或山上。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龙,景像颇为壮观。据说送火神可保全年不发生火灾。汉族民俗火神节这天,结婚未满三年的媳妇要回娘家“躲火”。迷信认为,新媳妇火神日留在婆家对婆婆不利。有的地方还讲究在火神节这天晚饭吃饺子,称为捏老鼠嘴。据说这天晚上老鼠娶亲,捏上老鼠嘴可防其繁衍后代。
火神节是鄂温克族的节日在鲁、豫、皖、苏四省交界的地区(如孔子诞生地曲阜)至今流传着正月初七祭火神的汉族民俗,火神,汉族民间称之为“火德真君”,或直称“火神”。它是人们信奉的诸神中资格最老的神祇之一。相传远古时期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使人类以熟食为生,为了纪念他,人们尊称他为“火神”,把农历正月初七定为他的生日,这便是正月初七祭火神的由来。蒙古族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传说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崇拜火的蒙古民族最隆重的“祭火”仪式就在这一天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祭祀火神。旧时,普通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皇亲贵族则在腊月二十四。满族神话传说满族神话传说,少年英雄托阿从天火库盗来一葫芦火种,他把石块凿出洞,然后把火种一一装入石块,带回人间,并告诉人们用碰磕石块的办法从中取火。就这样,人间有了火种。从此,人们祀托阿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仪式(同上)。鄂伦春族传说一位先生早晨起烤火,因捣动火,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回家再点火时,火就着起来了。据乌丙安先生介绍,在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猎、放牧的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人们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愈是对它崇敬,也就愈发畏惧它对人的惩罚报复。因而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索伦牧民传说从前,索伦牧民家里,不管是穷是富,每到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祭火神。不知什么年月,山里有个穷猎手。一天,他在林子里打猎,跑了一整天也没有打着一只野兽。他一连爬了几架山,又困又乏,真想在天黑前打只黄羊,留在晚上吃。可是,他的这点愿望也未能实现。猎人没法,只得继续爬山,寻找猎物。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忽然看见山石底下钻出了一条花皮草蛇,随后嗤溜一下又钻进一个大石洞里去了。猎人这时突然间闻到一种香味,仔细嗅了嗅,原来香味是从蛇爬过的青石上传来的,他用舌头舔了舔,发现又有一种从来也没有尝过的甜味。于是,猎手就走进了大洞,只见洞里重重叠叠地盘踞着许许多多的蛇。猎手进洞后,就一直在洞里呆了很久很久。过了几天,也许过了几年,猎手才从石洞里出来。到洞口一看,自己搁在洞口的枪,枪把子已经烂掉了,枪筒上长满了黄锈。他看了看四周,四周连个人影也没有。可奇怪的是,却听到了好多人正在唠嗑儿,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再仔细一听,这些人说的话不是人间话语,是仙语。那是仙人,他们打了好多好多的野兽,正在喝庆功酒呢。猎手想回忆自己是什么时候上的山,什么时候进的洞,在洞里做了些什么,可是想来想去,什么都记不起来,他好生奇怪,刚刚发生的事,怎么一下子像隔着几千几百年似的?猎人离开洞口,不顾东西南北,信马由缰地一个人往前走。他看看身旁,树长得又高又密,看看山道,山道很宽阔,望望天空,飞鸟成群结队。他觉得,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变了样。走啊走,猎人走到了一道青青的山冈上,山冈上有两座毡房,一座毡房门前摆着几辆勒勒车,看样子,像个富裕人家;一座毡房门前放着一个破破烂烂的马鞍,看样子,像个穷苦人家。猎人看了看自己的穿着打扮,觉得挺寒酸的,就迈步向穷人家的毡房走去。一进门,猎人就问毡房的主人:“你是索伦人吗?”毡房主人是个穷牧民,回答了一声“是的”,就取出奶茶招待猎人。猎人刚想喝茶,就听到毡房顶上好像有人在和主人说话:穷兄弟,你家不是连背鞍子的马都没有吗,我看那倒是幸福。你看,那家的羊群挤满了木头栅栏,可是一只都不归他所有。”猎人心里很奇怪,望望毡房,毡房上没有人,他又喝了喝茶。这时,毡房顶上又传来了说话声:“我们几世几代都忍受过来了,可是,如今再也不能像待宰的呆羊那样闷声不响,非连夜把那贪得无厌的主人牲口弄死不可。”终于。猎人听出了那说话的声音是从火神口里发出的,他问牧民听到什么没有?牧民摇摇头,什么也没有听见。猎手就把所听到的话跟他说了,牧民仍半信半疑。第二天,奇怪的事果真出现了。草原上刮起了暴风,把那富人家的毡房和门前的大车和羊群,刮到了半天云里,有的刮进了盐湖,有的刮进了沼泽,有的刮进了河里。穷牧民终于相信了猎手的话。后来,草原上长出了丰盛肥美的水草,穷牧民们不仅有了羊群,而且毡房门口还拴着背鞍的马匹。这一切,都是火神带来的。从此,索伦人开始了祭敬火神,并定下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火神节”。这一天,大家都要杀一头肥羊,把羊胸口最好的一块羊肉和羊头放在火上烤,敬献给日日护祜牧民的火神。汉族传说火神 是汉族神话中和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史上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们的观点也互相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唯一一个统一的说法。西南少数民族的火神崇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神形体人格化不同,他们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并奉其为恩赐火明和财富,使家族繁衍兴旺的保护神。汉族的火神崇拜,同样有"流派"区别。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本名重黎,也叫吴回,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帮助成汤灭夏。在后世的汉族民间传说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此外,汉族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如谓远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熟食阶段,后人尊为火神,又称火德真君,定时祭祀。也有一些地区的火神崇拜并无具体来历,或称南方火帝君,或称种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与行事言,各历史时期和各地区的风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时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汉晋以降,这一传统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续。又如,鲁南地区以正月初七为祭祀火神之日,汉族民间有组织"火神会"的风俗,除去火神庙朝拜外,全体会员还要聚餐两次;北方很多地区以夏历正月初七为祭祀火神之日,汉族民间有组织"火神会"的风俗,除去火神庙朝拜外,一般当天晚上都有烟火晚会;四川等地以夏历四月初八为火神"生日",届时士农工商进香并祀神或演戏娱神。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凶狠,三头六臂,并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火器配备,酷似神话传说中"哪吒"的变态。

文章TAG:四月八是什么族的四月  四月八  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