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解,刘邦阵营虽然不缺猛将谋臣,但是缺少大将之才,韩信决定冒险放弃在项羽阵营中尴尬的地位,前往刘邦阵营寻找机会。韩信其人,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但是并没有相匹配的为人处世之道,二来,他也要以底层的身份来再考察一下刘邦阵营的核心力量成色有几分。刘邦的军纪还是很严明的,韩信等人居然违反军令,正五花大绑等待被处决。

一起犯事的已经有13人掉了脑袋。韩信仰天而望,心想难道他就这么结束了吗,他不甘心啊。说来也巧,他看到一个人物路过前呼后拥,必定是个大人物。‘沛公难道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杀英雄好汉。’路过的人,吃了一惊,看到此人相貌非凡,于是叫刀下留人。这个大人物,乃是大名鼎鼎的夏侯婴,是刘邦心腹。夏侯婴就跟刘邦说起韩信这个怪人。

刘邦当时正郁闷呢,也没太留意。随口让夏侯婴给韩信谋了个管理粮草的都尉身份。正是有了这份工作,韩信与萧何接触了。通过日常接触,萧何发现韩信乃是国士无双。萧何非常器重他。还没来得及跟刘邦推荐韩信,韩信已经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当时刘邦军队好多人都不想进汉中,选择了逃跑,韩信也跑了。萧何一听韩信跑了,来不及给刘邦留句话,快马加鞭前去追赶。

等追回韩信,两天已经过去了。刘邦再见到萧何,五味杂陈,大骂萧何,以为萧何也要离他而去。萧何道出实情,执意要封韩信为大将军。刘邦见萧何如此坚持,必定有他的道理,于是按照萧何的建议,筑拜将台,选了吉日良辰,举行拜将仪式。等大家一听封一个无名小卒做大将军,全军上下一片哗然。刘邦给我们用人的启发--授权、收心;考察、任用这个故事立隐藏着一点,刘邦对萧何的充分授权,核心人员的向心力很强。

很多普通将领逃跑,然而核心人才如萧何等人忠心耿耿,不但不跑,都是把汉王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包括夏侯婴保住韩信性命,包括萧何急急忙忙追赶韩信,天地茫茫,找个人,能容易?萧何毫不犹豫去追,根本不考虑追不到怎么跟刘邦解释的问题。当时刘邦刚刚到汉中,千头万绪的事情都压在萧何身上,但是他敢放下这些事,去追韩信,事后,刘邦竟然也听信了萧何那么离谱的建议---不仅刘邦怀疑韩信的才能,全军上下都不相信,当然,如果韩信的才华很容易被发现,那么他早就在项羽那儿立功了,轮不到刘邦捡漏。

也说明刘邦对萧何做了充分的授权,萧何对自己手下的人才如何任用和选择有很大话语权,而且,可以跨专业,跨级被向刘邦举荐,刘邦是不考核他的KPI的。再一个,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宴会上就与韩信聊上了,一聊,发现韩信的见解的确高人一等。宏观上,坚定了与项羽争天下的信心,微观上把握了入关的时机。但是,刘邦可没有让韩信独自掌兵。

 4/1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追贤签  意恩  灵签  第十七  黄大仙  月下追贤签什么意恩  黄大仙灵签第十七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