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亚当,天堂使他的家,而他的后裔,家就是天堂。

? 我是缺心眼儿,我不是没心眼儿。

? 哪里有没有爱情的婚姻,哪里就有不结婚的爱情。

?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

? 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 守一颗心,别像守一只猫,它冷了,来偎依你;它饿了,来叫你;它痒了,来摩你;它厌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颗心,多么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它,而是它守你。

? 我们一直在寻觅,寻觅,那个我们都有的结局。

? 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 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站歪了。

张爱玲婚姻?

张爱玲一生高冷、凉薄,也遗世独立,就连写起情话,都极为分明,你是你,我是我,甜蜜中又带有些许生分。她的一生,拒绝了太多人,太多事。然而,她并非天生凉薄,而是因为曾受过太多拒绝,才会用拒绝别人来保护自己。

也是因此,晚年的张爱玲才会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距离感,又似乎把自己当成了全世界。她不喜欢被人打扰,也不喜欢去打扰别人。如果有人贸然上门,她常会从门缝里塞出字条,上面写道:“张爱玲小姐不在家。”

纵观张爱玲的一生,对她伤害最深的,或许并非是辜负了她的胡兰成,而是将她远远拒之门外的幸福和亲情。

一、

张爱玲的身世算不上复杂,但也绝对不那么简单。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出身名门,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张家的家业传到他这一代,几乎全被他败在吃喝嫖赌和讨姨太太上。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同样出身名门,祖父曾是深受李鸿章倚重的副手。这样一对“天作之合”,却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黄逸梵骨子里是一位独立女性,她渴望拥有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并不想要一个只会抽大烟和讨姨太太的丈夫。而张志沂,则只想要一个逆来顺受,可以忍气吞声的妻子。所以,这两个不肯为彼此妥协的人,注定没有安宁的日子可过。

终于,在张爱玲四岁那天,这对“天作之合”的矛盾爆发了,黄逸梵借着为小姑子当监护人的机会,陪小姑子一起出国留学去了。那时的张爱玲,并不懂得什么叫“离别”,在她的记忆中,母亲出国之前“不理我,只是哭。”

黄逸梵走后,没有了妻子的干扰,张志沂变本加厉地吸食鸦片、娼妓,和姨太太打架,最终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就连官职也丢了。

张爱玲八岁那年,她终于盼回了日思夜想的母亲。可是,她盼来的并不是母亲的舔犊情深,而是母亲和父亲的一纸离婚协议。离婚后,很快张志沂很快就给张爱玲找了一个继母——同样出身显赫世家的孙用蕃。

当一个正值叛逆年龄的少女,遇上一个身份尴尬的继母,我们其实也可以想象,当时的那个家里将会弥漫着怎样浓烈的硝烟。

在张爱玲的记忆中,自己和孙用蕃相处得极不愉快。她曾在小说中控诉说:“当时捡继母剩下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的薄棉袄,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那样的憎恶与羞耻。”甚至在其上了年纪之后,这些小事依然弥漫在张爱玲的心头,幻化成文字,记录着她不能释怀的心酸。

可实际上,孙用蕃并不是刻薄之人。她脾气或许有些不好,但在她刚嫁到张家的时候,还是希望向张爱玲示好的。送给张爱玲的那箱旧衣服,也大多是绸缎锦绣。可是这样的举动在内心敏感的张爱玲看来,反而是一种羞辱与示威。

或许也是因为母亲的“抛弃”,张爱玲害怕与亲情走得太近。因为她知道失去的痛,为了不再受伤,她选择主动拒绝别人。于是,继母孙用蕃送给她的那箱旧衣服,也成为了她童年最为厌恶的东西。

而对于孙用蕃来说,这个无论如何也无法讨好的女儿,也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一次,气急了的孙用蕃打了张爱玲一巴掌,而这一巴掌,也打断了张爱玲对这个家最后一点感情,让她从这个家里逃了出去。

她渴望从亲生母亲那里得到安慰,于是将母亲黄逸梵的家,当成了自己的避风港。然而,那时的母亲却早已不复当初的柔和。当时黄逸梵给了张爱玲两个选择,一个是让她拿着一笔钱去读书,二则是嫁人。

张爱玲当然选择第一条路,她喜欢读书,不想嫁人。于是,黄逸梵以每小时五美元的报酬替张爱玲聘请了家教,并且教她练习走路的姿势,看人的颜色,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黄逸梵希望自己的女儿像自己那么优雅,能成为一代名媛。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