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繁殖能力了,说起鱼的繁殖能力,大部分鱼都是比较强的,比如我们常见的鲫鱼,它一个繁殖期最多可以繁殖两次,每次至少可以产下1.5万枚,最多可以产下11万枚的卵。但是,这些卵真正能够孵化的只有约10%,剩下的要么无法孵化,要么被其他鱼类吃掉。而且就算这10%的卵成功孵化了,它们在鱼苗期也会被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吃掉,最终能够成功长大的只有几十尾。

但是,黑鱼就不同了,它们属于负责人的“父母”。在产卵期,黑鱼夫妇会不断地吐泡泡将水面上的一些水草和植物碎屑组成一个圆形的巢,然后把卵产在里面,并且在产卵后,黑鱼夫妇是会一直待在卵的附近,保护自己的鱼卵的。因为护卵行为使得黑鱼卵的孵化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淡水鱼。其次,黑鱼的产卵量也是比较大的,一条成年雌性黑鱼一个繁殖期平均能产下2万枚的卵。

因此,凭借着强大的生存能力、满嘴的利齿以及较强的繁殖能力,黑鱼成为了淡水鱼类中的“一霸”。不过,尽管如此,野生黑鱼的数量依然不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下面四个原因来分析一下。幼鱼的损耗虽然黑鱼有护卵的行为,但是它们也能保护这些后代一时,从产卵到幼鱼,黑鱼夫妇只会守护自己的后代一共约30天的时间,此时的幼鱼体长在5厘米左右,与我们常见的麦穗鱼差不多大。

此时,黑鱼的幼鱼就会散开生活了,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黑鱼的幼鱼正是进入了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中。没有了成年黑鱼的保护,幼鱼能不能活要看运气了,因为在水中,有许多的猎食者,包括中大型的鱼类以及龟鳖类等动物会吃它们,甚至有些成年黑鱼还会吃它们,最终在优胜劣汰下,能够成功长大的黑鱼不足其产卵量的千分之一,也就是一条黑鱼平均产下2万枚卵只有20条左右能够成功长大。

因此,幼鱼期自保能力差被水生生物消耗是黑鱼数量不太多见的原因之一。黑鱼的分布局限在全世界范围内,黑鱼的主要分布地就在我国,从整体上看,黑鱼在我国除了西部高原地区外,遍布各大省份的淡水水域中。但其实,黑鱼的主要分布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其他水体中虽然也有分布,但是原本数量就比较少。这是因为黑鱼对环境还是有要求的,它们喜欢水草丛生的水体,这就对水体的水质有一定的要求了,而且黑鱼特别喜欢水流缓慢的水体,这与它们繁殖时需要在水面上筑巢有关。

一旦水质稍微差一些或者水流速度较快,它们就很难在此生存,因此,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是黑鱼在大多数野生水体内数量不多见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敌的约束虽然黑鱼已经算是淡水中食物链上层的鱼类了,但是俗话说“一物降一物”,黑鱼在野生水体内也是有天敌的,它就是大型的淡水鱼类之一-鱤鱼。鱤鱼是鲤科下的大型鱼类,它们的身体细长,平均体长在80厘米左右,最大个体甚至超过了2米。

从分布上看,在我国除了西南和西北的水域外,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江河、湖泊、池塘之中。最关键的是它们与黑鱼一样都是喜欢栖息在中上层水域的鱼类,而且鱤鱼也是一种凶猛的鱼类,它们会把环境内的所有体型比自己小的鱼当成猎物,其中就包括了黑鱼和黑鱼幼鱼。鱤鱼生长迅速的原因就是进食量大,所以在有大型鱤鱼生存的水域内很少能看到其他小鱼,因此鱤鱼对黑鱼的压制,也是黑鱼数量不多见的原因之一。

人为因素黑鱼自古以来在我国就是非常受欢迎的鱼类,在一些地方家里长辈过寿,甚至还会专门地送黑鱼,因此黑鱼又有“孝鱼”的俗称。作为一种淡水鱼,黑鱼腥味不重、肉质鲜嫩,所以成为了人们主要的捕鱼对象之一。再加上黑鱼本身的进食欲就比较强,一旦在有黑鱼的水体里垂钓或者网捕,黑鱼总是能先上钩。因此,从钓鱼到网捕,即使抓到小黑鱼,人们也通常不会放过,这样水体内的黑鱼自然就比较少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中钩  黑鱼  细数  淡水鱼  黑鱼为什么会咬人  细数中钩后会咬人的淡水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