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呢。如何建立我们内心广大无比的世界,能够拥有了心内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扩大我们心内的世界,人间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离开不了我们的心,这个问题问的好,如何走向“觉悟”那得先要了解“觉悟”我们要“觉悟”什么。

1、学佛如何树立正知正见?

学佛如何树立正知正见

学佛树立正知正见,首先需认识佛法的真谛。萃辰天心书院印竹、印安老师的《如是我说》曾有过这样的探讨:印安说:佛法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六祖坛经»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星云大师也开示我们:“凡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印竹说“人间佛教”的含义:就是从山林走向社会,从寺庙走入家庭,从僧众走到信众,从谈玄说妙走向生命砺练!说到“人间佛教”这个话题,借此跟大家分享星云大师是如何来阐释人间佛教的,

星云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还是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成道呢?而是降世在人间?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是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

人间的佛陀,他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下面六个特性:一、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是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他表现出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二、生活性佛陀所发展的佛教,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

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三、利他性佛陀降生到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利他而来,是为了教化众生,“示教利喜”,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的。四、喜乐性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五、时代性佛陀因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结缘。

虽然佛陀出生在2500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槃,但是佛陀对于我们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的榜样。六、普济性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济性,时间上,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重在现世、重在当下。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但他还是更加重视娑婆世界的普济,

佛教讲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还是重在人类的普济。《法华经》中曾以“人身难得”的譬喻,来赞叹生而为人的可贵,经上说:“黑夜里有一只盲龟,想要上岸求救。茫茫大海,暗黑无边,只有一根木头,这根木头有一个孔,这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百年一浮一沉的刹那,找到那个孔,才能找到得救之道,”得人身,就是如此困难、稀有。

《阿含经》中也说到:“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这些都是意谓人生难得,人间可贵。那么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呢?今天的社会、人间,我们每个人的负担沉重,对于家庭、事业、亲人的种种责任,紧紧地压迫着我们,假如我们现在拥有了人间佛教,就拥有了整个宇宙大地,处处都能幸福安乐,就如无门禅师所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能够拥有了心内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扩大我们心内的世界,人间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离开不了我们的心,如何建立我们内心广大无比的世界?唯有不断的修行实践,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如是我说》是萃辰天心书院两位极具智慧的老师的对谈,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

2、如何走向觉悟,了解本我?

如何走向觉悟,了解本我


文章TAG:修觉  正净  觉悟  走向  如何修觉正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