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情况都不犯规。但不能超过三次才把球击打过网。三次击球后,球还没被送到对方场地范围内,这就是四次,要判失分的。比较有迷惑性的是拦网后的一些球,有些时候拦网队员空中没碰到球,但下落时或者落地后碰到了球,这算不算己方第一次触球呢?这要取决于拦网队员动作的连贯性,还有裁判的心情。动作连贯,触球就算是拦网,不算在己方三次触球的范围内;裁判心情好,也可以。

但动作不连贯,裁判心情不好,那这就是第一次触球,己方就只剩下两次触球机会了。过网击球、后排违例、探头球球只有在己方场地上空时,队员才有击球的权利。球不在己方球场上空时,且己方没有球权时,不管球是什么状态,你都不能触球,触球就是过网击球,会被判失分。这种情形常见过网口争夺时,球立在网口的一刹那,如果球的中心过了球网的垂直立面,就可以算是球在己方球场上空,可捂、可扣,这就叫探头球。

反之,球的中心没过球网的垂直立面,你迫不及待就下手打了,这也是过网击球。后排队员不可以在三米线之前起跳,在高于网带的高度上,把球击打到对方场地上,如果这样做,那就是后排违例,会被判失分。后攻队员,需要在三米线后起跳击球才可以(踩到三米线也不行)。后排二传插上传球时,不能高于网口打二次球,否则也是后排违例。

大斜线、小斜线、腰线、直线、二直线、回首线、八字线、线路分划借个网友的图来说明吧,写文字太麻烦了。1、小斜线2、腰线3、大斜线(有球迷把它称为世界最长线)4、二直线5、直线回首线,一般是快攻时,副攻横向跑动,扣球线路是在跑动的反方向上,好像回头望月一般。八字线,是副攻正面球网时,扣球线路左撇和右撇的两条线路。

线路分划,就是选择哪条扣球线路的问题。选择得好,下球率高,线路不好,就会撞上墙,被拦得披头散发。这些术语说的都是攻手的扣球点和球落地点之间形成的线路,上面的图例和解释大家应该都看明白了吧。好,过。借手、打手出界、穿中这都是拦网时产生的术语。攻手瞄准拦网队员的指尖、手臂,采取平打、斜打方式,借以改变球的方向,造成球出界,这就是借手、打手出界。

大家肯定经常听到形容某某队员拦网能力欠缺时,会说“某某的手被借烂了”。说的就是攻手借助拦网队员的手或小臂,主动造球出界的现象。这个技术,日本队比较擅长,没办法,硬实力不够,只能抹抹吊吊、借借手了。穿中,是指攻手把球从两个或三个拦网人的手中间,把球扣过去。这是因为两个或三个拦网队员没有及时并齐,中间漏出了太大的缝隙(有球迷戏称可以漏大象)。

中间拦网队员的移动能力是关键,判断准确,移动迅速就不会产生穿中现象,反之,频频被穿中,那是一定的。挑战也就是鹰眼回放,挑战裁判的争议判罚,这是最近几年才引进的协助裁判工作的技术。比赛中被误判是常有的事,在引进鹰眼技术之前,一些争议球能不能得分,基本上靠球员的演技和裁判的心情。国际巨星可以把无辜表演得淋漓尽致,楚楚可怜的样子,大多会得到裁判的同情,裁判微微一笑,心情大好,就会判给你这一分。

所以,排球场上产生了很多影后和影帝。比如著名的……不说了,这会得罪很多人。但是鹰眼引进之后,争议球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电脑模拟球的运行轨迹,那些若隐若现的出界球、打手球,触网球,后攻踩线球等等等等,你再表演就不行了,会被事实打脸的。但仍有一些判罚是不允许挑战的,比如持球、连击等等,我猜是因为这些判罚,裁判的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多少要给裁判一点面子。

鹰眼的引入,使争议球得到了公正的判罚,使裁判不能再凭心情放飞自我,使影帝、影后们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好!比赛中,每个队每局有两次鹰眼挑战的机会,如果挑战成功,次数不减,挑战失败,挑战次数就要减一次。聪明的教练有时不在乎挑战结果,在暂停机会用完时,会把挑战当作暂停来使用。我们中国女排有两个人形鹰眼,郎导和朱婷。

大家庆幸吧!溜边、隐蔽站位、躲一传一传能力欠佳的球员的常规操作。溜边是接发球时站位尽量靠近边线,让对方想通过发球攻击你前要掂量掂量,是不是可能发出界。隐蔽站位是在接发球时,直接躲在主接球员的身后,还朝发球队员叫嚣:你发我呀,我就站这里,你发我呀!躲一传是指,明明看见发球冲着自己来了,不主动迎上去接发球,用眼神看着其他队员去接发球,却做出努力准备的样子,这个一传十有八九要飞,最好的结果也是不动位。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三点水  加个  含义  三点水的什么含义  为什么是三点水加个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