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记载,年代久远,这应该是先秦时的故事吧!它告诉我们,龙驾只是皇帝的通勤车,龙,是皇帝的飞马——皇帝可不是龙的化身!那么说,简直把皇帝比做了畜牲?大不敬!2用龙来代称皇帝,是中国文字里常见的一种比拟方式:皇帝的脸被称为“龙颜”,天子之怒被形容为“龙颜大怒”,皇帝的步态被美称为“龙行虎步”(瞧,这里又羼入一只虎!)……别以为龙就了不起了,皇帝还有“龙驾”“龙驭”“圣驾”“銮舆”等代称,这是拿车子(皇帝的专车)比做皇帝呢!车不如马,马到底是活物,马又不如龙,然而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顶级的马,所谓龙马精神嘛!《西游记》里,龙王三太子化身的,就是白马。
皇帝是人世间的主宰,他自称上帝之子、天之娇子,是天子。皇帝“奉天承运”,相当于上天把人间这块辽阔的疆域封给他最喜欢的儿子了,教他做“人主”。这块封地,包括山川、河流、土地,包不包括大海,不好说。如果按照“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是不应包括大海的(只到水滨嘛),秦始皇走到大海边上,也只是远眺海外三山,以为那是仙人的地盘。
可是按照“天子富有四海”的说法,大海似乎也在皇帝的管辖范围之内。不管怎么说,古代对神秘莫测、风涛汹涌的大海充满敬畏,想管也管不了(到今天,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也才12海里)。在人们的想象里,大海的真正统治者,是住在龙宫里的龙王。古人的观念里,海分为四个部分,分别由四位龙王管辖。龙因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厂”(水域)的负责人,它又被赋予降水的职责。
大龙管着大海,龙的子孙们,也便分散到四方,分管各地的河岔溪沟湖泊。我见过的最小的一个龙,仅仅管着一个池塘!它大概是龙王五服之外的一个拐弯远亲吧。龙,基本上全是水神,淡水咸水,都归这个家族管。然而像这样分管一片,专管一事的神,就像龙王经常自称的,属于“小神”;龙在神仙谱系里不算是高等的神,天上上朝时,龙王只能站在“仙班”的后列。
小神的道法,也不高明,钱塘关总兵的小儿子在河里洗个澡,就惊得龙宫动摇,派出太子来查问,结果被哪吒抽了筋,还没处说理去。在《封神》《西游》这些故事里,龙王总是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龙的地盘和权威,怎么也跟皇帝搭不上噶啊!离得远呢!3在日常生活中,龙其实跟老百姓更近些。最早,龙是作为一种图腾崇拜物,被人们创造出来的,在史前的红山文化遗址里,就发现了龙形的玉器。
这是最早的龙的形象。龙作为一个想象的生物,它的形态不断变化,有一个形象逐渐定型,传说故事持续丰富的过程。龙与民生紧密相关——如俗语说,人中之龙、龙潭虎穴……书有《文心雕龙》……姓名中有高攀龙、于成龙,还有张龙赵虎……地名有龙虎山、龙王庙、黑龙潭民俗有舞龙灯、划龙船、龙抬头、龙生九子……龙既与虎为伴:龙从云,虎从风,龙虎斗它又与凤为侣:龙凤呈祥,颠龙倒凤这不都是小民百姓在用?所以,龙在中国禁忌文化里,不是一个禁忌的词汇。
4忽然有一天,龙在朝廷森严的礼仪里,成了皇帝专属的标志性动物。具体什么时间皇帝戴起龙的图腾面具,有待考证。但《史记·高祖本纪》已说汉高祖刘邦“隆准而龙颜”。可见西汉时期已有这样的类比。后世更将这样神异的容貌与帝王的命相结合起来,如谓:“汉高祖隆准龙颜,唐太宗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故皆可以为革命之君。”以后,谁也不敢妄称龙颜、龙凤之姿了。
龙在真的假的“禽兽”中,是最厉害的,九阳至尊,当属亢龙。所以礼仪文化需要一种最高规格的、专属于皇帝的动物时,很自然地选择了龙。而皇帝之下的九品十八阶官员,则各自分配不同的禽与兽。然而无论是麒麟还是白鹤,虽然在补子上与文武一品挂钩,却不为一品专有,唯有龙只能出现在帝王的服用之物上。因此,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龙是属于全民的。
然而如上图这样的矫健飞腾的龙,则有着严格的禁忌,不准普通官民使用。这也是一种文化,是严格的政治等级文化。那么多种龙,唯有这一种龙,是被牢牢地禁锢在帝王的宫苑之中的。5最后讲一个故事,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事。那时有一个大太监,名叫谷大用,他掌握着一个叫西厂的特务机构,为了立功,他派出大批使者到各地去刺事。有一个西厂探子,远出到江西某县,刚好那天是端午节,当地习俗,是龙舟竞渡,大家坐在龙船上敲锣打鼓,竞相抢渡,不亦乐乎。
结果这个探子生事,向上级告发,说当地的小民,擅用龙舟违禁。谷大用照此奏请后,竟然派出大批缇骑,捕拿百姓数百人。这是一个特例,说明龙这条虚幻的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文化中,无法从民间习俗和生活中剥离了。别说小民每年端午玩龙舟、灯节划龙船,传说里抽龙筋、扒龙皮的事多着呢,就是朝端之上,什么蟒啊龙、四爪龙五爪龙、侧坐龙正坐龙,时常让人傻傻分不清。
文章TAG:名字 属龙 属龙的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都叫什么名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