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家大会作为全球数学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素有国际数学“奥运会”之称。)温丽容女士是一位华裔数学家,长期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为研究中国数学史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史大会上,她发表了在荣获凯尼斯·梅奖之后的致谢演讲,题为《中国古代的数学及其对世界数学的影响》。蓝丽蓉教授通过多年研究认定,所谓“印度-阿拉伯数字”实际源于中国筹算。

她在出版的专著《雪泥鸿爪溯数源》里系统阐述了新说,新说不只史料扎实、逻辑严丝合缝。她于2002年宣布,早在公元前475年,中国人就发明了数字1—9及其表示方法,也就是说,中国发明数字比其他民族要早一千年。这个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学术领域和教科书中的西方数学科学的传统观念:“阿拉伯和印度发明了现代算术”。

早在公元前475年,中国的大部分人如小贩、学者与官员等,都已经用排列竹子的方式表现数字1—9。再者,大家本来都以为“0”这个数字,是印度人在公元600年发现的;但事实上,中国古人把竹签排成一个四方形,就相当于“0”……蓝丽蓉查阅了繁杂的中国古籍,由此得出结论,在5世纪和9世纪,中国的这个竹签计数法通过丝绸之路而传播出去。

阿拉伯人最早在公元825年才写出一本有关数字的书,但中国在公元前700年就已经有一本关于竹签计数法的《九章算术》书了。阿拉伯数字之所以通行世界,关键在于它这个数字系统的内核、运行机制是源自中国,属于十进制并且是十进位值制的。这是问题的实质和要点,在《中国古代科学》一书中,李约瑟写道:“黄河领域比世界其他各地更早开始使用十进制,并用空位表示零,于是出现了十进制计量法。

”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如果没有优越的十进制、十进位值制内核和运行机制,阿拉伯数字是不可能所向披靡,驰骋世界的。不过,考察印度数字的字形,以及后来的阿拉伯地区的数字字形、欧洲数字的字形,一个新的结论必然产生:情况并不止于中国数字把十进制、十进位值制传给印度等地那样简单。

中国数字给予后者的,不光是数字的内核、内容,还有数字的外在表现形式——字形,本文通过严格比对数字字形的历史变化轨迹,让大家见识一下中国文化中的汉字数字是怎么具体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的。“阿拉伯数字”的外貌长相暗藏了其不凡的中国汉字数字的出生之谜。粗略一看,1234567890的字形外貌“长”得并不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〇。

但是,这欺骗不了眼光特别锐利之人,看出来1是一竖立起来,2是二的连笔,3是三的连笔……7是七的倒写,现今还是有人在写7时,也不忘在中间来上一横……中国古代早就有过表0的空心圆〇和实心圆●……长话短说,短话图说,下面的“证据”图表,就很清楚地证明了中国汉字中的数字字形是怎么演变成为阿拉伯数字的脉络过程的:综上图表可见,从大的方面、本质的意义上看,印度数字是以中国数字为母版的,印度数字不只全盘接受了中国数字的十进制、十进位值制,而且,连同中国数字的外在字形的表现方式都全盘“抄袭”过去:在或取中国数字整字,或拆取中国数字零件后,印度片区的人对所取进行了本土化过程,形成印度数字。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28  127  数字  为是什么数字  128~  127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