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的风俗是很多的,基本上,从过年到腊月,几乎每个月都有。咱们说的稍有不同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上还是相同的,比如过年,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最为传统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们今天就说河南农村关于过年的风俗,由于各地生活习惯的不同,这些风俗其实是有变化的,并不完全一样。
1、男朋友河南商丘的,想知道有没有见过对方父母就是马上要结婚的风俗?还有哪些风俗?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结婚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崇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只要是相爱的两个人,到了法定年龄即可结婚,你说的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商丘,各地都一样。两个人由初识,到彼此有好感,继而相爱,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在见过对方后,若双方父母都没意见,男方就会主动征求女方意见,商议下聘礼、订婚的事。订婚几个月或者半年后,时机成熟,俩人步入婚姻殿堂,
这样的好事顺理成章啊!你要根据自己情况而定,见过双方父母后,想尽快结婚也行,不想那么快,延长一年半载再谈婚论嫁也没关系,只要你和男朋友商量好都可以。至于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好像有这几种说法1.一般本命年不结婚,2.选双头日子结婚的多,如初六,十六,二十四等。3.结婚前一天晚上,新郎新娘不见面,4.结婚第二天,娘家哥哥和叔叔等亲人去新郎家看看,坐在一起吃个饭。
2、第一次去河南,有什么风俗习惯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河南有种说法叫:一里不同俗(方言xu),十里改规矩,还有:不知者,不招(怪)罪。啥意思呢,其一是说,河南境内,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哪怕隔个3、5里,甚至是隔壁村庄规矩都不一样。其二是说,大度的河南人,对不懂本地规矩的外地人,是不会怪罪的,因此,要来河南就不要有思想包袱。河南人会说:什么风俗规矩它都是人定的,
3、河南省农村风俗有什么?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河南农村的风俗是很多的,基本上,从过年到腊月,几乎每个月都有,所以我们在讲农村风俗时,不可能一下子全讲完,只能一个一个讲。另外,由于各地生活习惯的不同,这些风俗其实是有变化的,并不完全一样,从红白喜事到过年过节,这些都会稍有不同。咱们说的稍有不同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上还是相同的,比如过年,这个是我们中国人最为传统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们今天就说河南农村关于过年的风俗,
过年时间是很长的,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只有大年三十一天,从年前到年后,都有具体的事项和流程需要办。咱们分开来说,分别说过年前和过年后,黑嫂人在豫北,安阳地区。一、过年前过年的气氛,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因为腊月二十三需要“祭灶”,这边的俗话是“二十三,祭灶官”,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一下灶王爷,这一天会把新“请”来的灶王爷图贴在厨房里,然后晚上要吃芝麻糖。
二十四到二十五,都是赶集买年货的日子,二十六这天开始蒸过年用的东西,比如枣糕用来上供,包子用来吃,豆包、糖包这些。蒸这些东西不是一天能完成的,大多都会分三天蒸完,也就到了二十八了,二十八,贴官马。也就是说,二十八在我们这边就开始贴对联了,这些年稍有变化,都改成二十九了,二十九,破烂走。二十九的时候,一般都是收拾家,把家里收拾干净,不用的东西卖掉,玻璃擦明亮,
年三十儿,包饺子。到了三十儿这天,妇女大多都在家调陷包饺子,男人则会出去聊天玩耍啥的,当然男的也有包饺子的,这个不是绝对的,中午的时候,男人会去地里上坟,顺便把村里“老祖宗”给请回家,供奉在窗台上或者门后。三十儿晚上是需要吃饺子的,饺子七八分熟时要上供和放鞭炮,吃完后,到了晚上九点左右,还需要上一次供。
叫“大供”,就是专门上供,一般都是用方子肉、枣山(枣山是蒸的一种馒头,上面是枣,样子像是一座山)和青菜。一共是三样,因为这是在敬神,神三鬼四,只能用三样,年前的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过年和年后了,二、年后到了初一早上四五点钟,村里妇女会早早起床,把饺子下熟后,仍然还是上供和放鞭炮,这个时候是不开门大门的。
文章TAG:风俗 河南 河南有哪些必要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