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画头部,比例是三庭五眼:头长可接上、中、下庭三等分,头宽约为五个眼晴的宽度。画身高就是站七、坐五、蹲三(头长)。意思是人体按成年人比例标准,以头长为长度单位,站立的人约7个头长。坐在椅子上约为5个头长,坐在地上的人约3. 5个头长。蹲姿约为3个头长。自古有“字如其人”之说,意思是看一个人字写的怎么样,可以看出这个人为人做事如何,这是符合笔迹行为学,有科学道理的。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字就好比是人(的身体),一个独体字可看成一个单独的人,一个合体字可看成两个或三个人的组合。每个字是由笔画、部件及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好比一个人的身体,是由身体多个肢体部分组成,既然各肢体部分之间有相应的比例关系,那么,我们也可以类推到字的组成上来分析,每个笔画在字的整体结构上,彼此也是有相应比例关系规律可循的。

古语说,书画同源,这个书字就是书写的意思,指的就是写字,古人写字最早是没有在格子中写的,那怎么定位置?这和画画一个道理,小孩子刚涂鸦时,画人脸一定知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大概位置,没有格子也能画的不会差太多,就是根据每个器官部件在头部的位置定的。写字也是一样,每个笔画在字中,根据字的不同结构需要,都有其相应的位置、长短、方向。

每个人的身高、体形,以及姿态体位不同,字也是冋样,可以分为八种类型。第一种,高僧打坐型,如: 二、三、土、生等字,字形好似高僧打坐于蒲团之上,上窄下宽,比正常站立的身高低。写这种外形的字,首笔根据起笔处位于其字的腰中部位置起笔,不宜过高。如果是生、主等字,首笔在要在其字的头部或肩部起笔。具体如果要写更精准,我们还可以设想,每个字好比是人张开双臂双腿,从身体丹田处到指尖、脚尖和头顶,大约是在一个圆的半径范围内,那么这个字的每个笔画起笔、收笔处,也应该基本是在这种字形其宽的半径范围内,至少首笔起笔点,就根据字的不同形状来定。

我们之前讲过,每个字的笔画组合构成这个字,笔画的长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先不考虑主笔情况下,长笔画约为一字之长或宽。短笔画约为一字之半长或宽。但一个字大多有不止一两个笔画,就不能这么简单统一来定。教学中灵活掌握,也可以这么比喻:一个字的所有笔画就好比是家中的各个成员,最长的笔画是父亲,稍短些的长笔画是母亲,短笔画分别是小弟弟、小妹妹,个头也有所不同。

最小个头的是点、提等笔画,就当成是刚出生的婴儿。每个字的主笔就好比是一家之主,是最大。所以要写长、写大,如果是独体字,通常要写的至少是一个字长(或宽),甚至更长点,要符合主笔法则,突出主笔,字就好看。按以上的规律来写,根据首先判定约字体不同身形,或直立,或正坐,或蹲下,或横卧,或金鸡独立,或飞跃,或斜展……字的首笔起笔就不难确定位置,这个字写出来就至少不会难看。

首笔能写对位置,整个字的位置可以就对。当然,字除了写在格子正中,还可以写在格子下边框线上,和写在横线上是一个道理。再提醒下,字不要写太大把格子塞满,更不能出格,把握好每个字的大小,约为格子2/3~~4/5大小。其他七种字形的写法,和这种高僧打坐字形原理一样,都要在写之前先观察字形特征,再根据字形定首笔位置。

这个以字形定笔位的方法,适合有一点点写字基础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渐培养起读字的观察力,最后可以达到脱格书写。如果大家有兴趣,再继续把另外七种字形一一分析出来。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书谱》中有段话:“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在这里,孙过庭重点指出首笔、首字的作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读诗  比划  周末  不想  身体可以比划什么字  什么也不想丨周末读诗  
下一篇